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
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他生活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3世纪初,口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侍者为防止自己的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
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
20世纪初,口罩首次成为大众生活的必备品。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夺走了大约五千万人的性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御病毒。
20世纪中后期,口罩的大规模使用次数明显频繁。载入史册的历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预防和阻断病菌传播方面数次扮演着重要角色。
1897年3月,德国人美得奇介绍给大家一种用纱布包口鼻以防止细菌侵入的方法。以后,又有人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衣领上,使用时翻过来罩住口鼻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极不方便。后来又有人想出用带子系在耳朵上的方法,这就成了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口罩。
1910年,中国哈尔滨爆发东北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氏口罩”。
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一场“非典”几乎令口罩一度脱销,各大药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抢购口罩。
2009年,在继2004年的“禽流感”之后,“甲型H1N1流感”让口罩大军再一次出现在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镜头前。
2013年PM2.5空气危害概念的出现,引发公众对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视,使得口罩等防护用品在雾霾天气期间甚为畅销。
2020年2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0余名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利用医用包装无纺布、器械用吸水纸、N95熔喷过滤布等材料动手制作口罩。
2021年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在出口的主要防疫物资中,中国口罩出口2242亿只,相当于为中国以外的全球每个人提供了近40只口罩。
质量监管:
2021年2月11日消息。为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春节前夕,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药监局四部门联合发文,对深入推进口罩质量监管进行了再部署、再加强,要求各地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强化生产源头控制,注重流通领域监督检查,对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口罩质量帮扶,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促进口罩质量提升。
四部门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防疫用品安全保障,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分类:
适合不同场景(2张)
N系列: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无时限
R系列: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及汗油性悬浮颗粒时限八小时
P系列: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及汗油性悬浮颗粒无时限
有些颗粒物的载体是有油性时,而这些物质附在静电无纺布上会降低电性,使细小粉尘穿透,因此对于防含油气溶胶的滤料要经过特殊的静电处理,以达到防细小粉尘的目的。所以每系列又划分出了3个水平:95%、99%、99.97%(即简称为95、99、100),所以共有9小类滤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口罩
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类似口罩的物品出现是在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的拜火教在进行宗教仪式时,通常用布包着脸。但不是用来防细菌的,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在中国,根据记载,在元代皇宫中的仆人带上口罩,以免污染了给皇帝的食物。古代对于细菌之类的概念没有形成,直到1861年,巴斯德用实验有力地证明了空气中有细菌存在。1895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才发现了空气传播病菌会使伤口感染,他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医学用的口罩雏形开始出现。1899年,法国医生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合在手术服的衣领上,用时将衣领翻上,后来口罩改成可以自由系结的,用一个环形带子挂在耳朵上。此时,接近现代医学的口罩于出现了。1918年,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西班牙流感」爆发。疫病蔓延期间,人们开始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于是,口罩开始在全球逐步使用开来。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就是中国。
13世纪初,口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侍者为防止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这就是最原始的口罩。
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
口罩的英文叫respirator,意思是人工呼吸器。1785年,法国的化学家德罗齐尔。发明了人工呼吸器。到了1848年,呼吸器才有了现在口罩的雏形,这个里程碑式的改造者,就是美国人哈斯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