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棺谜图墓主人是谁

巨棺谜图墓主人是谁
2024-11-17 18:50:4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这口重逾五吨的古巨棺去年十月被发现于十万大山腹地的上思县思阳镇广元村,与它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一口稍小一些的古棺。有人怀疑这是一对“夫妻墓葬”。当时,曾有不少当地民众提出要“认祖归宗”。

国内一些专家们于去年十二月下旬成功打开其中的一口小古棺,发现墓葬主人随葬的部分纺织物保存完好,服饰上的金黄色花纹仍然鲜艳;在内棺的底板,还发现有七个排列成天文“北斗七星”的小孔。

今天中午,正待进行抢救性挖掘的这口最大的古巨棺突然发生意外事故,导致由石灰石、粗砂、糯米等材料混合制成的“三合土”密封棺椁(外棺)遭受局部破坏。

但本社记者今天下午在现场看到,古棺的核心主体部分——由厚重的木质材料完美构造而成的内棺并未有受损迹象,古棺内疑由织物覆盖住的墓葬主人的尸骸(身),亦呈较为完整状态。来自考古界和文物界的专家们计划在明天继续对内棺做深入细致的进一步探查。完

回答2:

《巨棺疑云(一)滚下来的棺椁》
2008年10月15日,广西上思县一个施工现场,一块长方形巨石突然从正在开掘的断面中滚落。工人们发现,这并不是一块天然巨石,上面有明显的人工痕迹,随后赶来的县文管所所长王善初更确认,这是一口被三合土包裹着的古代棺木,紧邻它的发现地,还有一口更大的巨棺正挂在施工断面上。自治区派专家前来协助挖掘,他们却发现:这样六面密封的三合土棺在广西以前从未见过。这是一种明清时期流行于东南沿海的墓葬形式,为什么会出现在地处南疆边境的上思呢?就在此时,突然有村民来到挖掘地点拜祖认亲,王善初决定前往附近的广元村中寻访巨棺主人的线索。没想到,这次调查却引出了一种流传千年的奇特葬俗,围绕这两口巨棺似乎有太多的矛盾冲突,它们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CCTV10 《走近科学》2009年11月2日20:30播出
《巨棺疑云(二)七星谜图》
搬运过程中,一号棺意外渗漏出一种茶色棺液,各种猜测随之而来:不明棺液会不会是防腐药水?一号棺中会不会出现又一个马王堆中的辛追夫人?保护性开启必须尽快进行,来自全国的专家会集上思,为这口密封的三合土棺量身订做了一套开启预案。开棺过程一波三折,一口黑色内棺的意外出现却让现场的人们惊喜不已,三层棺椁说明墓主人身份不凡,然而打开这最后一层内棺后,又会出现什么情景呢?清理过程中人们发现:垫在墓主人身下的一块木板上竟然刻有北斗七星的奇怪图案,它有什么特别的寓意?是否和墓主人身份有关?进一步调查显示:墓主人身世显赫,但似乎在刻意隐藏自己的墓葬,他们是什么人?会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吗?
CCTV10《走近科学》2009年11月3日20:30播出
《巨棺疑云(三)X光下的秘密》
二号棺体量大很多,应该是男主人的墓葬,按照常理,里面应该有更丰富的陪葬品。而且由于二号棺没有经过翻滚,密封完好,人们对它有更大的期待。然而,在三合土层打开后,内层木棺盖板上却出现了一个有些灵异的图案,当地人把它叫做龙须。专家们担心龙须会影响内棺的保存,但是,三重棺椁打开后,墓主人的模样却让他们吃了一惊。二号棺主人被送往县医院进行全身透视,X光片显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墓主人身下零散分布着不少古代钱币。当所有图片从头到脚拼接起来后,人们发现:这些钱币并不是随机分布,而是出人意料地连成了一个绝妙的图案。X光下,墓主人还藏着什么秘密?不懈寻找之后,他的真实身份终于浮出水面。
内容提要:二号棺体量大很多,应该是男主人的墓葬,按照常理,里面应该有更丰富的陪葬品。而且由于二号棺没有经过翻滚,密封完好,人们对它有更大的期待。然而,在三合土层打开后,内层木棺盖板上却出现了一个有些灵异的图案,当地人把它叫做龙须。专家们担心龙须会影响内棺的保存,但是,三重棺椁打开后,墓主人的模样却让他们吃了一惊。二号棺主人被送往县医院进行全身透视,X光片显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墓主人身下零散分布着不少古代钱币。当所有图片从头到脚拼接起来后,人们发现:这些钱币并不是随机分布,而是出人意料地连成了一个绝妙的图案。X光下,墓主人还藏着什么秘密?不懈寻找之后,他的真实身份终于浮出水面。

主持人:广西上思出土的这两口用三合土夯制而成的巨大棺椁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人们都在期盼着当我们开棺之后,里面栩栩如生的躺着一个古代的人,但是,打开一号棺之后人们大失所望,里面除了保留下来主人的尸骨之外,剩下的就是一件纱质的外套了,根本看不出来墓主人的真实身份。所以说大家现在把目光都集中在了体量更大的二号棺上,因为男主人就躺在里面呢。开棺之后,能不能一睹他的真颜呢?能不能由这口棺里的东西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他们二人生前更多的信息呢?

二号棺重新燃起了人们的希望,这口顺利挖掘出来的巨棺体量更大,外层包裹也更完整。如果它真是男主人的墓葬,应该有更多让人期待的东西。2009年 6月,专家组再次汇集广西上思,对二号棺进行开启。

按照计划,首先要在巨棺的适当位置开挖探洞,找到第一层木棺;然后沿木棺棺盖上缘切割三合土层,移开顶盖,并开启第一层木棺;最后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一步就是打开第二层木棺,墓主人究竟是什么样子,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

6月7日上午,二号棺的开启正式进行,开挖探槽,寻找木棺,前面的工作都比一号棺顺利得多。但是,二号棺的高度达到了一米四,体量比一号棺大很多。找到第一层木棺的位置之后,专家们发现,上层的三合土盖比预想的要厚不少,单单这个大盖子就超过了一吨,而这恰恰给后面的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果然,在开启三合土棺盖的过程中,巨棺的下半部分出现了破损。此时,人们在木棺棺盖上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图案。

王善初:我们这边的风俗有一种传说,对这种图案我们称它叫做龙须。

所谓的龙须呈发散状,分布在棺盖的一头,关于它,当地还有一个离奇的传说。

王善初:人死了以后,触动到亲戚朋友,家里面的亲人都要痛哭。亲人痛哭了以后,就振动了死者的灵魂,他就感到伤心了,他就从口里面喷出一口血来,喷到棺盖上面去。所以就形成了棺盖上面呈现出来的图案状的花纹。

传说给龙须增加了一丝神秘,龙须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此时它的出现到底是凶是吉?打开樟木棺盖之后,预料中的第二层黑色木棺再次出现,此时人们发现,龙须的触角也伸到内棺之中,因为三合土棺已经破损,专家组决定将内棺抬出来,再做开启。然而,空荡荡的木棺内竟然到处分布着龙须,现场有人开始担心内棺的保存情况。

梁宏刚:它能生长就说明它密封并不好。

梁宏刚认为:龙须类似于一种植物的根系,很可能是三合土中原来就混入了种子,因为整个棺椁的密封并不好,有地下水渗入而得以生长,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梁宏刚:所以当时看到这个龙须以后,也对棺里面的遗体,纺织品的保存状况也觉得不是很乐观。

龙须带来的意外还没有结束,就在人们仔细打量木棺内部时,突然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七个凸起的木墩立刻让人们联想到另一个图案:一号棺中垫在墓主人身下的那块北斗七星板不正是这样的分布吗?北斗七星的秘密很可能就藏在即将开启的黑色内棺之中。打开这口黑色棺木,人们期待的谜底就将揭晓,现在需要的是一点点耐心。开启最后这道锁扣,墓主人即将现身。

李 珍:整个人的形状,跟死的时候放置的情况一样,没有变化。

梁宏刚:尸体上面盖的纺织品都还发出一种比较特殊的黄色。

王善初:当时我们的想法就是:是不是形成了一个干尸。

眼前所见真的是一具干尸吗? 最初的惊喜之后,人们冷静了下来。

黄绍明:当时往下一看,我就发现它某些地方已经塌陷下去了。随后我用手稍微触摸一下它的脚,我发现它的脚趾已经掉下来了,等于说不是往上翘了,已经是塌陷成一堆了。所以我马上估计基本上也是剩下骨头了。

眼前的干尸只是错觉,墓主人仅仅留下了完整的骨架。只是由于二号棺发掘和搬运平稳,整个骨骸还保持着当初下葬时的姿势。从骨架上看,墓主人身材并不高,只有1米6左右,他会是人们推测的一号棺女主人的丈夫吗?

实际上,二号棺的保护情况远不如一号棺,纺织品已经全部灰化,稍一接触就可能折断,在它的下面会有哪些随葬品和其他意想不到的发现呢?专家组只能采取一个特殊的办法:将墓主人的遗骨连同身下的垫板送往县医院进行一次全身x光检查。

李珍:因为县里的条件没有那么好,整体做X光的话没有那个条件。医院就做分段。

二号棺的主人将接受一次全身透视检查,x光下,会有什么发现呢?

梁宏刚:从头部开始拍的时候,就发现在头顶这个发髻的这个部位,它有个金属的发卡类的东西。

X光下的这个金属发卡是一个男用发簪,仔细辨认,甚至可以看到发髻的轮廓,墓主人当年下葬时显然是在头顶盘有发髻。

梁宏刚:从这点上也能判定它不是束辫子的,跟清朝的束辫子的性质不一样。根据它这种明清时候的葬式判断,它还是属于明代。

X光片显示,除了发簪以外,墓主人头部下方还有多枚钱币。其中的一枚稍大一些,似乎是在墓主人口中。专家们认为这应该是一枚特制的压胜钱,之前在一号棺中也有发现,并不算奇怪。而稍小的那一枚可能和女主人墓中一样,也是开元通宝。

透视继续进行,x光片陆续生成。令人奇怪的是:每一张片子上都能看到钱币,而它们的分布似乎毫无规律可循。

黄绍明:从X光的片上,我们就发现它的骨骼明显比这个一号棺要粗大,而且骨质各方面都比较致密,像这样的话也符合男性的条件。

专家们把所有的片子,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依次排列起来,正好组成了墓主人的完整骨架,此时,大家突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墓主人身下一共有7枚钱币,它们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北斗七星。而这和一号棺中垫在女主人身下的那块北斗七星板几乎一模一样。也就是说,男主人身下同样有这样一块北斗七星板,而七枚钱币正是放在他身下代表七星的那七个圆孔上。X光下,北斗七星和开元通宝的秘密终于揭晓。

但是,从二号棺主人的X光片上,依稀可以看到钱币上的文字,似乎并不是开元通宝,专家们从男主人腿部和脚下各取出两枚,发现这是另一种唐代的货币,乾元重宝。它的发行年代要稍晚一些,但其一枚却可抵用十枚开元通宝。

主持人:其实要说这两口墓葬现在留下来的谜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我们现在民间依然还有人死了嘴里要搁一个压胜钱,背后要有垫背钱这样的习俗,可为什么这夫妻俩偏偏要躺在一块七星板上,并且在代表北斗七颗星的位置上各搁上几枚铜钱呢。而且这个铜钱很有意思,女的用的是开元通宝,男的用的是乾元重宝,都是唐代的。再有,从他的发簪我们明显能够感觉到:他这个发簪还表明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恰恰还是明代,或者就是明代中晚期的时候,还没有剃发呢,但是什么人会在明中晚的时候,在这个地方用这么奇特的风俗,在夫妻死后共同入葬在一个坟墓里呢?

X光片上的物证确定了墓主人所属朝代,巨棺的年代一下缩小到了明中后期。王善初认为:墓主人如果的确有官方背景,当地县志上很可能会有记载。但是明代中后期跨度也长达一两百年,究竟从何处着手去查找线索呢?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王善初: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的阶段。而且他的身份比较特殊,就是说他死了以后都不想让世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王善初将目标锁定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明末清初的南明政权:

王善初:是不是这两座墓的主人跟明朝灭亡了以后,还在我们广西这一带活动一段时间的小南明的朝廷里面的官员有关系。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尽,大明宗室的其他成员和他们的拥戴者在南方建立了抵抗政权,史称南明。然而这个动荡政权的最大敌人很快发生了变化,意图一统中原的大清开始了对南明势力的逐一绞杀。前后历经18年,南明政权一直在风雨中飘摇,许多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巨棺主人隐姓埋名的墓葬方式虽然令人费解,但乱世动荡之中,一个效忠前朝、却无力改变现状的人,做出这样的选择就不难理解了。按照这个思路,一个叫黄其晟的人进入了他的视线。

王善初:黄其晟跟随永历皇帝,也就是桂王朱由榔在广西一带活动,后来桂王朱由榔从南宁逃往云南的时候,黄其晟就逃到我们上思这一带,进行避难。

根据县志的记载,曾任广西左江道的黄其晟,追随永历帝一路逃亡。在清兵的追击之下,这支逃亡队伍不断缩小,许多人不得已潜入尚未被清政府控制的南方山区隐匿下来,而黄其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选择隐居于上思。如果真是这样,他很可能就是二号棺中那位男主人。

巨棺主人的身份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广西医科大学的实验室中,一号棺女主人的骨骸也在进一步鉴定。如果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也许能帮助人们最终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从目测看,这位女主人死亡时已经步入老年。

莫世泰:这个牙齿老早就掉牙了对不对?一般掉牙起码五六十岁才掉这么干净。这个是拿回来我们才把它弄掉的,这个牙齿是死后才掉的,这个呢,死前很长一段时间就掉了,起码有十年。

然而,之前二号棺男主人的x光片显示,他的牙齿几乎全部保留。从搬运过程中脱落下来的一颗牙齿来看:他的年龄在五十岁左右。根据耻骨联合面的特征,莫教授也确定了一号棺女主人死亡时的年龄。

莫世泰:这个人已经达到了第12期,大概在六十岁到七十岁了。

显然,她比自己的丈夫长寿许多。两只巨棺的下葬时间至少相差十年以上。根据头围和股骨的长度,莫教授用公式推算出这位老太太当年身高大约153厘米,这和二号棺中她的丈夫非常般配。

然而关于墓主人死亡的准确年代,人骨鉴定无法作出推断,目前最有效的碳14测年,误差可以精确到几十年的范围,但全国只有北京大学可以进行鉴定,短时间内,还拿不到进一步结果。

人骨鉴定得到了巨棺主人的死亡年龄和身高数据,王善初希望能找到黄其晟夫妇的更多资料进行比对,就在此时,一个新的线索彻底颠覆了他之前的所有推断。根据黄其晟家乡--福建同安县志的记载:在追随永历帝的逃亡途中,黄其晟曾被清军关入狱中,六年后才释放回到福建老家。如果真是那样,他死后肯定在家乡安葬,巨棺的主人显然不可能是黄其晟。

在这次对二号棺的开启中,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技术人员对一号棺中发现的纺织品做了进一步清洗,那件耀眼的金色外衣由于胸口处涂有金粉,需要加固保护,而未能全部展开,它再次留给人们一个费解的迷题。

王善初:我们从它胸口那个部位发现了一块刺绣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鸟类的图案在上面。

这个类似飞鸟的图案宽度约为一尺,造型非常特别。

王善初:当我们发现了这个图案以后,我们也感到比较稀奇,我们壮族这边的妇女服饰一般不在衣服上面刺绣动物的图案。

这个奇特的图案究竟有什么特殊含义,会不会藏有墓主人身份的信息呢?王善初在网络上四处搜寻有关刺绣的信息,希望能有所启发。而这一次的发现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王善初:我们发觉:在这件衣服上的那个位置所绣上的那只飞鸟状图案跟封建社会里面的那个官服的补有点相像。

明清两代的官服,胸口和背部都有一个特别的装饰:叫做补子,按照规制: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依品级而不同,有严格的规范。而夫人们的命服上也会装饰和丈夫同一品级的官补,以示荣耀。王善初将一号棺女主人外衣上的飞鸟图案与文官官补上的刺绣进行比对,虽然前者尚未完全展开,但两个图案惊人的相似。和以前的那些间接证据相比,这或许能成为墓主人官员身份最有力的物证。几乎与此同时,黄其晟这个名字也再一次出现在王善初面前。

王善初:黄其胜曾经以通家的身份为杨氏的一个祖先撰写过碑文。

从这篇写于永历二年的碑文上看,黄其晟当时还没有开始流亡生活。因为黄杨两家为通家之好,他为杨家的这位长辈题写了这篇碑文,而这恰恰能证明他与上思有过紧密接触,县志上的记载并非杜撰。

王善初: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我们认为那两个三合土棺里的男性墓主人应该是跟我们以前所推断的明末时期曾经任过广西左江道的黄其晟应该有关系。

经历了半年多的调查,巨棺主人的寻找终于有了初步的结论:一对忠于前朝的夫妇在改朝换代之后,选择隐居他乡,而在他们死后,遵从家乡风俗和明代旧礼将自己更彻底地隐藏了起来,所有这一切让两座墓葬在近四百年后的人们看来,充满了反常和不可思议。

主持人:这对墓葬的主人当年采用了这种深埋暗葬的方式就是不希望有人打扰他们死后清净的世界,但是没有想到工地的开山活动导致他们又一次回到了人间。可惜的就是他们俩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目前为止我们依然无法确定他们的身份到底是谁。也许这将会是一个千古之谜,也许随着后期我们再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能够整出一些头绪。不管怎么讲,这样一个发现还是非常重要的,毕竟给我们研究那个时代古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另一个思考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