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传奇一生 为何能料事如神?

2025-02-14 07:28:0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历史上的诸葛亮其实也是很聪明很厉害的, <<三国志>>中他的事迹自成一传,可见他在蜀国以至在三国时期的重要性. 诸葛亮不是一个单纯的谋士,谋士只是个智囊团里的人物,相当与顾问.有一技之长就可以,灵光偶现,出个奇谋怪策,便可以名扬天下,被称为"算无遗策".而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却像个"总经理",他出山后不但给刘备指明了战略方向,刘备集团的内政军事也因他大有改善,可以说他的出现让身处绝境的刘备势力起死回生. 至于有很多人说诸葛亮不懂军事,起初不受重用,后来玩弄权术,纯属颠覆恶搞! 在<<三国演义>>中,确实有一些对诸葛亮计谋的夸张描写,但是很多都是有根据的.虽然诸葛亮不是小说中那样料事如神,能够呼风唤雨.但是他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三顾茅庐"<<三国志>>中有所记载,而且在诸葛亮自己的<<出师表>>中也有叙述,他不可能当着当时那么多世人说没有的事.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称自己"如鱼得水"张飞关羽都不高兴,怎么说不受重用?诸葛亮最初担任的职务是军师中郎将,后来军师将军,代左将军(不同于曹操集团的军师祭酒)都是有兵权的.都督的荆州三郡也是对抗东吴的前线,诸葛亮留守后方是独挡一面,平定西川亲自支援.最后刘备白帝城托孤只是说李严为副,根本就没有像孙策"外事不绝问周内事不决问张"的嘱咐.二者是两种情况.诸葛亮身为开府治事的丞相,百官之首,李严也确实做了不可原谅的事.不能说诸葛亮是玩弄权术夺了李严兵权.诸葛亮北伐并不是年年出征,穷兵黩武,不考虑经济,而是士兵分期轮换,粮尽即还.设想如果诸葛亮真的把蜀国托得哀鸿遍野、饿殍满地在他死后老百姓还会在政府不支持的情况下一再要求为他设立庙堂吗?诸葛亮死到蜀国灭亡那么长时间,发生了那么多大事,把蜀国的灭亡归咎于诸葛亮是不正确的.还有博望坡空城计等的真伪,北伐正确性还有争议,不能轻信一家之言.就算诸葛亮真的没有那些奇谋怪略,犯了一些错误也不能动摇诸葛亮的政治家军事家地位.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司马懿平定辽东,也是个了不起的将才.在人力物力财力都有优势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坚守.不敢再给诸葛亮任何施展军事才能的机会.可见诸葛亮是伟大的.官渡之战有袁绍屡次指挥失误,赤壁之战曹操遭遇天灾.白起遇到廉颇防御战术也束手无策.奇谋并不是军事的全部,并不是每场战争都可以用奇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指挥将士,治理军戎.排演阵法,改良装备,诸葛亮都是杰出的,而且还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可能因为诸葛亮军事上主要对手是曹氏和司马氏,甚至有资料显示陈寿和诸葛亮有家怨,以及蜀国不设史官.<<三国志>>中对诸葛亮军事事迹记录的并不详细,我们只知道他带兵协助刘备平定了蜀川边郡,杀死了魏大将王双张颌等,诸葛亮只是在有生之年没有完成同意大业而已,并非毫无功绩,屡战屡败.至于有无奇谋,用的什么办法无法考证.所以仅凭陈寿的"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不能够当成诸葛亮不是军事家依据. 诸葛亮是聪明的.韩信曾经数败于项羽,拿破轮最后两遭流放,莫以成败论英雄!

回答2:

哥们`那是小说哇`小说就是带点文艺绚烂啊~!不然`书都不好看 `没有收入哇`!只能说这个人神乎其神`哈哈 ! 生平: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身高约合现今1.84米。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一说河南南阳卧龙岗;一说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或云后篇系后人托诸葛之名伪作)、《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回答3:

曹真 也几次 打的 诸葛亮 头大 所以是夸张了

回答4:

我看了一本书说诸葛亮是历史上最虚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