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崖柏,实为侧柏
崖柏(学名:Thuja sutchuenensis)为柏科(Cupressaceae)崖柏属(Thuja)的植物,6种常绿针叶树的统称,原产于北美和东亚,可供观赏及生产用材和树脂。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上世纪90年代曾因数量稀少未被发现宣布为灭绝物种,21世纪初在重庆大巴山 [1] 地区发现少量植株,属于濒危物种,极其稀有珍罕,禁止采伐。
崖柏为乔木或灌木,常成金字塔状,具薄的鳞片状外树皮和纤维状内树皮,水平或上升分枝,形成特有的扁平、浪花状小枝系,每小枝有4行细小的鳞片状叶。幼叶较长呈针状,在某些种可与成熟叶并存。雌雄同株异枝,毬花著生于枝端,雄毬花圆形,淡红或淡黄色;雌毬花很小,绿色或带紫色。成熟毬果单生,卵形或长圆形,长8~16毫米(约1/2吋),有4~6对(或3对,多至10对)薄而易弯的鳞片,顶端成厚脊或突起。
根据CCTV官方报道,所谓的太行崖柏和植物学上的崖柏并非同一物种,太行崖柏实为园林绿化中常见的侧柏。
物种现状
崖柏是1982年在重庆城口县的一个分布点上采得标本的。由于森林已被砍伐,以后曾多次去原产地调查,都没有再找到,被重新发现,且于重庆城口县悬崖上现存一定量的崖柏及枯死之遒枝。
自2013年市场疯炒后,先后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发现崖柏,并遭到疯狂的乱砍乱伐,许多活体被连根挖掉,更有甚者,将坡柏冒充崖柏也被砍伐,地方森林公安已加大整治力度,出重拳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