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腐烂病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有无发病规律?

2025-02-23 15:11:0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姜腐烂病的病原菌主要在根茎和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在土中存活2年以上。病菌多从茎基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田间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
(1)种姜传播。种姜是田间病菌初侵染的主要来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
(2)土壤传播。发病的姜田因病株残体遗落在地里,致使土壤带菌。如果重茬连作,往往引起发病。所以,带菌土壤也是姜腐烂病的重要侵染原。越是老姜区,年年病茬连作,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造成病害逐年加剧。
(3)肥料传播。有些姜农用病株残体或带菌土壤沤制圈肥作为基肥施入姜田,也为姜田增加了病菌,从而引起发病。
(4)灌溉水传播。灌溉水和雨水也是传播病菌的媒介,尤其在发病盛期,如果水源被污染,带菌的水浇到地里,病菌随水而流,也能引起发病。
姜腐烂病流行期长,危害严重。华北地区一般7月份始发,8~9月发病最盛,10月份停止发生。发病早晚、轻重与当年的气温和降雨量有关。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6~31℃,一般温度越高,潜育期和病程越短,病害蔓延越快,尤其是高温多雨天气,病菌大量繁殖并随水扩散,可在较短时间内引起大批植株发病。因此,发病季节若遇高温多雨,则发病重;若气温较低,降雨量较少,则往往发病较轻。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一般发病较轻,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黏质土,田间易积水,则发病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