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纸上谈兵”是东汉之后的古人根据战国时期的故事情节所缔造出来的一个成语。在纸张还未发明出来的战国时期,古人用来记载用的载体主要是竹简。不过由于竹简这种载体实在太过厚重,不便于携带,所以古人研究出了纸张这一种全新的书写材料。纸张这种新兴的材料其实早在西汉时期便已出现,只不过由于当时技术水平不够高,所以纸张的制作以及使用都是非常小规模的。
待进入东汉之后由于蔡伦对现有的造纸工艺进行了改进,从而使得纸张的生产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纸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因此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其实纸张的出现并没能在短时间全面取代竹简,后来直至魏晋时期竹简依旧作为书写载体存在。而与纸张有关的“纸上谈兵”这一成语,其出现时间则是在纸张得到全面普及的唐宋时期。
在前朝造纸工艺的基础之上,唐宋两朝凭借发达的经济实力将造纸工艺进一步提高,纸张的普及程度也得以进一步提升。基于纸张的普及,“纸上谈兵”这个说法开始逐渐出现,不过这四字真正作为成语使用发生于清朝时期。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成语出现之初与战国时期的赵括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两者被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一本名为《上下五千年》的书籍。
关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它的诞生时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这个时期的纸张早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东西。也就是说,与“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相关的历史典故虽说发生于战国时期,但是这个成语的诞生时间并非是战国时期且二者之间的联系则要更晚一些。这便是没有纸张的战国时期为何有“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