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变成乳白色是结晶现象,不是分辨真假蜂蜜的标准;
辨别假蜜有很多方法,其中假蜂蜜成本比真蜂蜜低,所有假蜜的最大特点是:价格越便宜,品质越骗人。假蜜看起来非常清亮透明;而真蜂蜜因内含蛋白质、生物酶、矿物质、维生素和蜜源植物的花粉等,所以不是很清亮。假蜂蜜有隐隐的化学气味或有水果糖味,口感甜味单一;真蜂蜜纯正自然,味醇浓郁,回味绵长,有淡淡的花香。假蜂蜜结晶后,沉淀物致密,用筷子不易插下去,用手指捻时有沙砾感;真蜂蜜结晶后松软,筷子很容易插入,放在手指上很容易捻化。有些假蜂蜜与真蜜十分接近,只有用精密电子分析仪器才能鉴定,所以消费者购买蜂蜜时一定要选择有良好信誉的名牌产品。
在确定纯正的坚持上,每批蜂蜜的成熟与否,也就是专业里面说的波美度高低直接关系到蜂蜜的保质期,波美度越高,保质期也就越久。
温度太低 结晶了,是正常现象!蜂蜜结晶是不能作为判断真假蜂蜜的依据的。
我家里的蜂蜜也变成白色了,都没放冰箱,室温比较低也变白了,这是正常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刚分离出来的蜂蜜都是液态的,澄清透明流动性良好、经过一段时间放置以后,或在低温下,大多数蜂蜜形成固态的结晶、因此人们通常把它分为液态蜜和结晶蜜。
采蜜的蜜蜂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蜜腺分泌的汁液酿成。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稠如凝脂、味甜纯正、清洁无杂质、不发酵者为佳。蜂蜜的主要成分为糖类,其中60%~80%是人体容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 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种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1千克的蜂蜜含有2940卡的热量。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
不仅仅是在冰箱里,即使冬天放在室内储藏也会产生结晶。当加热时结晶又会重新变回液体,并不是质量的问题。当蜂蜜中含有很多杂质时便不会结晶。人们有时会以在低温下是否结晶来区分纯蜂蜜和加糖的蜂蜜,然而,将蜂蜜中的杂质过滤掉,也可以令蜂蜜产生结晶,所以这方法并不可靠。
正常的 可以放心的。希望帮到您
蜂蜜变得白色固体,不是变质了,正常的,蜂蜜的凝固是一种自然现象。
刚取出的蜂蜜,呈浓液状,保存过程中气温经过13—15℃这一区间后,就会出现结晶,由以前的澄清透亮液状,逐渐变为混浊,出现沉淀,最后全部或大部分成为白色的粒状体。这种状态的改变,丝毫不影响质量。
比如买蜂蜜的时候,温度是20度,你拿回家放进温度只有10度的冰箱里,那么蜂蜜的温度就会从20降至10,在这个过程中就经过了13-15度这个温度,凡是经过了这个温度的蜂蜜就会出现结晶,但是不会对质量有任何影响的,可以放心。
另外,假如要想蜂蜜不结晶,那么就要让蜂蜜“不经历”13-15这个温度,买的时候气温高于15度,那么保存气温就要一直在15度以上;买的时候气温低于13度,那么保存气温就要一直保持在13度以下。
已经结晶的蜂蜜,想要融化结晶的话,可以先把蜂蜜放在一容器当中,另外取一更大的容器装入凉水,将装蜂蜜的容器放在装有水的容器中,然后慢慢将水加热(不能加得太热了,否则会破坏蜂蜜的质量),结晶就会慢慢融化掉了。融化后的蜂蜜保存时要注意保持在15度以上,不要让保存温度经过13-15度这个阶段,否则蜂蜜又会再次结晶。(另外,我个人建议不是必要的话,最好不要溶解蜂蜜结晶,因为加热时的温度是很难控制的,控制得不好的话,温度过高就会破坏蜂蜜质量了)
不结晶的蜂蜜不是好蜂蜜,真蜂蜜在适宜温度下(十来度以下吧)多多少少都会有结晶现象~
蜂蜜含糖份多,有果糖,葡萄糖,少量蔗糖。其中的葡萄糖有易结晶特性,因此蜂蜜结晶是正常现象,不是变质,也不是蜂蜜质量不好。尤其在较低的温度下葡萄糖更容易结晶。不同种类的的蜂蜜易结晶程度不同,主要取决于该种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含量时,温度适宜结晶就会很快出现。如紫云英,槐花蜜不太容易结晶,油菜蜜就很容易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