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胀缝、缩缝、施工缝根据什么原则设置,缝的形式有什么不同;传力杆的作用是什么?

2025-02-24 22:51: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胀缝:
普通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和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胀缝间距视集料的温度

膨胀性大小、当地年温差和施工季节综合确定:高温施工,可不设胀缝;常温施工,集料

温缩系数和年温差较小时,可不设胀缝f集科温缩系数或年温差较大,路面两端构造物间

距大于等于500m时,宜设一道中间胀缝;低温施工,路面两端构造物间距大于等于

350m时,宜设一道胀缝。

缩缝: 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和硬路肩总宽度时,应设纵向施工缝,位置应避开轮迹,

并重合或靠近车道线,构造可采用平缝加拉杆型。当所摊铺的面板厚度大于260mm时,

也可采用插拉杆的企口型纵向施工缝。采用滑模施工时,纵向施工缝的拉杆可用摊铺机的

侧向拉杆装置插入。采用固定模板施工方式时,应在振实过程中,从侧模预留孔中手工插

入拉杆。

每日工作结束,施工缝宜设在胀缝或缩缝处,按胀缝和缩缝要求处治。因机械故

障或其他原因中断浇筑时,可设临时工作缝。宜设在缩缝处按缩缝处理。

当摊铺到胀缝位置时,应按胀缝设计要求设置胀缝和安装传力杆,传力杆范围内

的混凝土可用人工振实和整平。如继续浇筑,摊铺机需跳开一块板的长度开始进行,留下

部分待模板拆除并套上胀缝后用人工摊铺振捣成型。
传力杆 其一端固定在一侧板内,另一端可以在邻侧板内滑动,其作用是在两块路面板之间传递行车荷载和防止错台,增加相邻混凝土块之间的应力传递以防止混凝土路面局部受力较大造成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沉降,传递应力使相邻混凝土块共同受力。

如果还有什么我没提到的,请参见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