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根会馆位于刘老根大舞台的北侧。刘老根会馆共有两片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
和刘老根大舞台创造性利用了阳平会馆一样,刘老根会馆也充分利用了前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原有建筑。在刘老根会馆建筑群中,只有临街的一栋3层楼是新建筑,其余部分则是租借、改造、利用了6个四合院。这些四合院中,便有布商行会会馆“晋翼会馆”。
晋翼会馆至今有278年历史,是山西翼城人士出资建造的。本山集团为装修这片建筑群已耗资6000余万元。 2011年8月16日,刘老根会馆正式开业,庆典当天众多明星前来捧场。文保人士曾一智向东城区文委实名举报———刘老根会馆涉嫌破坏文物原状。
举报称,其所使用的小江胡同30号为东城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挂牌保护院落晋翼会馆,在刘老根会馆建设中,文物本体遭到破坏,建设方在会馆建设中添加了院内本无的建筑,破坏了文物的原有风貌。
2004年,小江胡同30号晋翼会馆就列入了原崇文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单位,并对社会公布。这意味着它成为“不可移动文物”。 关于刘老根会所引发的争议,2011年8月23日赵本山旗下的本山传媒向各大媒体发出一封公开声明。声明中表示:“为了刘老根会馆2011年8月16日开业仪式的需要,我公司在北京小江胡同30号院内搭建临时罩棚供开业接待使用,原计划保留两周左右。但最近有相关人士对此罩棚提出了异议,认为对风貌有影响。我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决定提前将罩棚拆除,现施工人员已开始动工。”
不过,对于本山传媒这一回应,曾一智表示不能理解。2011年8月23日她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质疑:“晋翼会馆院内究竟是搭建临时罩棚还是破坏文物本体新建?如果搭建罩棚,为何要把原建筑拆除?游泳池就建在第一进院落内,可以在游泳池上面悬空用餐并且可以上下移动的就是这个新建的建筑。还用解释吗?”她还表示,自己的举报是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但此案还在调查处理期间,作为被举报人的本山传媒集团此时将“罩棚”拆除,涉嫌毁灭证据。 东城区文物部门以“会馆只是加盖了罩棚,没有动文物本体”,“只是进行内部装饰”回复举报者。
曾一智随后向北京市文物监察执法队举报晋翼会馆的事情。接到举报之后,市文物局一方面已派人调查,同时责成东城文委妥善处理此事。
市文物局相关人士透露,从到现场调查的工作人员反馈的情况看,曾一智反映的有些情况还是实事求是的。此处已经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按照规定,区县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其管理权限在区县文物部门。 会馆内的北房的后墙变成了高出原有建筑一层楼的山墙,也从事实上改变了文物的原貌,不“仅仅是装饰”,文物已经面目全非。
晋翼会馆 《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介绍:山西晋翼会馆【小江胡同30号·清代】山西翼城布商行会会馆,清雍正十一年(1733)建,坐东向西,大门内有南北对称的小型四合院各一,后院正中有一座勾连搭合瓦卷棚顶房屋,供奉神像,两侧各有厢房。
该书原则上收录历次文物调查确定的现存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少量为保护而进行搬迁的古建筑和碑刻等。作为原崇文区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单位,“晋翼会馆”自然收入其中。
按照这本书中的说法,晋翼会馆应为两进院落。
根据文物法规定,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政府文物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因此作为东城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的晋翼会馆,按照文物法的规定,属于不可移动文物。
据曾一智介绍,史料记载,晋翼会馆为山西翼城县人士集资购买,到民国年间,其用途已不是布商行会,既为本县在京人士团聚之所,又为本县临时赴京人士持函件免费居住之地。有瓦房32间,灰房12间。解放初期被收归国有。 据北京市文物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已经受理并正在调查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