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有哪些误区?

2025-02-14 08:04:0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互联网金融的误区:将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就是互联网金融如果是这样,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兴起,极低边际成本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快速直达客户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建立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并不大。不做客户细分,所有客户都通过互联网来服务互联网的优势在于边际成本低,中小客户带来的边际收益也较低,因此只需要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就可以满足其需求;对于大客户,一般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办法满足,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为之服务,因为大客户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会超过边际成本。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为中小客户服务。线上可以完成一笔金额为1万元的P2P交易,可是不能完成一笔金额为1亿元的P2P交易——在技术上没有障碍,只是数字的变动,但是由于边际收益的不一样,所要求的服务自然也不一样。互联网金融就是电子化在网上开户成为现实之后,银证转账、证券交易、余额结算、证券登记等工作都实现了电子化,但是没有券商就因此宣布自己是互联网券商。在商业银行里也是如此,存取款、转账,甚至水电费缴纳都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但是也没有银行宣布自己为互联网银行。为什么?因为这些技术的引进只是用电子化取代手工,但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现在的电子化只是零碎的,并没有充分整合。
互联网金融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两个行业的影响尚难预料,但是至少现在在观念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等到互联网金融时代成功来临之后,金融行业现有的业务模式、组织形式等等,在新事物孕育、繁衍、成长、壮大的历程中,可能都会被大大改变甚至被摧毁。

回答2:

                            互联网金融产业中最大的误区在于“营销”


暴力营销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的几年,我们遇到最多的就是QQ群、微信一类的隐性欺骗式广告业务信息的推送,一些平台,老板雇一些小姑娘,稍做培训,就定任务,上网拉人。这样其实效果很不好,客户感知差,长期看损害平台形象。


暴力烧钱


  预算充足的新兴金融企业,一般喜欢上来就烧钱,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在获客上,烧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好,钱也烧完了,平台就逐渐陷入停滞状态,很多“僵尸”平台就是这么来的。


毫无规划


  不懂协调。一个好的运营者,要有战略的高度,要有平台运营一盘棋的全局观。前面说过,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协调好各个渠道、协调好方方面面,上来就烧钱,也是不懂协调一种最常见的表现。


领导一言堂


  外行领导内行,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外行善于学习、肯放权。固守既定线下思维,不能革自己的命,平台发展难以突破。


自以为是


  互联网金融行业内,近几年出现了大批的新手运营、管理、营销、推广的高层管理者,做营销推广,却不愿意与客户交流,自认为客户喜欢什么,就做什么,任何不以用户体验做的营销推广都是耍流氓。


不会总结


  数据是检验效果的唯一手段,但业内多数管理者要么不重视数据分析,要么是根本就不知道数据分析,最后一种是胡乱套用他人的数据分析模板,效果好,不知为什么好;效果不好,也不知道原因。

回答3:

互联网金融不是p2p是一种可靠有限符合逻辑的新型理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