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吕布最厉害的手下大将是高顺。作为吕布手下的一员猛将,在吕布死后,高顺并不愿意投降于曹操。而曹操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允许这么厉害的一员猛将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不归顺于他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最厉害的高顺反而被曹操杀死。
我们都知道曹操其实是一位非常惜才的人,是爱才也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这个人才必须是为自己效力,或者说是在将来能够有希望为自己效力,有希望为自己出力的人在曹操的眼里才是有用的人才,当然关羽除外,曹操可能是真的非常的敬佩关羽,这都是题外话,在此不过多追究。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在曹操战胜吕布之后,吕布当然是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吕布手下的一些猛将曹操是能够收服来为自己所用的,而曹操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高顺作为吕布手下最厉害的一员大将,在吕布生前,肯定也是对他非常好的,作为回报,高顺对吕布十分的忠心。其实往往我们能记住的,很多人都是因为他们绝不屈服的气节,让我们感动。而高顺身上就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虽然都说良禽择木而栖,高顺并没有选择一个好的主人,但是他从一而终,没有三心二意,转而投靠曹操,哪怕他的选择不是最正确的,但是他的这种气节还是被人敬佩的。
所以哪怕他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但是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能够想起这个人是谁。有时候一个人被历史铭记,不是过人的才能,也不是惊人的计谋,而是这种不屈服的细节,这种不像任何事物低头的傲骨。
擒贼先擒王,杀猪杀肥猪。哈哈😄……先开个玩笑。在战争中,在对待俘虏的问题上,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无非有三种结果。一是放,二是扣,三是杀。放,释放归降将领不但是得到一人而已,而是连同其手下所有在编士兵。扣,对还有价值的手下败将关押,一是想套出对手更多的情报,二是以待后用,比如换回被对手抓走的部属,或者下一场战争即将开战时斩杀于阵前,以达到震慑该主将手下士兵的作用。杀,对于既不归顺又非期货的硬骨头,留着毫无价值。吕布己亡,一个死忠亡主之犬没有可用情报,既浪费粮食,还会让其手下士兵更加有斗志,如此之徒,不杀难道留着过年当年货不成?
那两个曹操其实也不怕的,就想可以为曹操做一些事情,所以就放过了那两个大将
因为最厉害的张辽是最忠诚于吕布的,另外两名大将,因为吕布气量小而没有被得到重用,之后便顺从了曹操。
高顺看不懂时势,被俘后沉默不语。武功高强,多次重创曹军,这样的人不杀,不利于军心稳定,所以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