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老人挑着茶壶去卖,不料经过山坡时,几个茶壶从筐里掉出来摔碎了。他头也不回地向前走,有人提醒他:“你的茶壶摔碎了,还不快看看!”谁知,这个老人却回答说:“既然已经摔碎了,再看有什么用?”
的确,再看摔碎的茶壶,也不可能变得完好如初;再看除过于事无补外,可能还会给老人平添几许遗憾,甚至念念不忘地懊悔和自责,旋即可能还伴有针刺般的心痛。然而细想,世上岂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没有。这又何苦呢?
世上有一种不可预测、不可避免、不可挽回的过错,叫“永远的失去”。像这种“茶壶摔碎”的事情比比皆是。钞票的失窃,机遇的溜过,年华的消逝,一次的过错,终将造成不可挽回地损失。为何呢?时光不可倒流!试想:倘若老人对眼前已经发生的事情,像常人那样捶胸顿足、懊悔不已,结果白白浪费时间不说,说不定因为分神还会导致更多的过错发生。可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情绪的平静,接受既成事实”,正如乔治亚?列勃曼在《心灵的宁静》里说的“人生大智慧,就是忍受我们必须忍受的,改造我们能够改造的”一样。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人的一生中,有失必有得,最可贵的是“失”之后别“再看”自己“摔碎的茶壶”,仍能够坦然保持昂首挺胸、不断迈进的勇气。“破碎就破碎,要什么完美”呢?的确,要做到这一点,就牵扯到人的心态调控问题。
心态是人们对外在事物作出现实反映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每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如顺利、成功、获得、挫折、失败、损失等等情况,从而产生褒、贬、惜、怨、喜、怒、忧、悲的心理。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外在事物的反映常常走向偏激,出现乐极生悲、怒而妄行、哀而不争的种种心理失衡之态,以致造成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因此,学会调控自己的心态,对客观事物有比较恰当的反应,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