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一个让人纠结的名字。学生心情难受、心灰意冷或自暴自弃,家长心急火燎或叹息无奈,教师困扰,学校担心,社会关注(在一个学校和班级中,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表现最易引起关注)。
一、学困生的主要成因与现实需要。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学生要在短短十几年中,接受人类成千上万年、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人种数百上千亿人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谈何容易。
班级制教学不可能等每个学生都理解了每个问题,再往后学习。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情感经历、身体状况、兴趣爱好、习惯养成、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基础和个性心理特征等都有差异。出现学困生势所难免。
学困生问题处理不好,轻则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人前途和家庭期望,重则影响学风、班风、校风,甚至社会风气,演变为学校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问题,影响国家、民族和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
不少学困生走上社会后,从底层做起,艰苦奋斗,发挥特长,经过多年打拼,也会有所成就,甚至超过学优生。
在现阶段,学困生工作受重视的程度还是有限,不能适应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社会在需要受过精英教育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大量有一定学业功底,有动手能力、操作经验的熟练工人、新型农民等技能型人才,以及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大军。
二、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提高学困生学习有效性的若干原则、方法与技巧。(笔者注:因征文字数所限,本文第二部分系原稿第二、三部分删减、合并而成。)
(一)关心爱护学困生,充分尊重学困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要深怀博爱之心,对待学困生不歧视、不讽刺、不挖苦、不打击、不嫌弃,保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困生的不足和缺点、无礼和捣乱,要有宽容心、包容度。必要时淡化,甚至弱化教师形象的权威性,缩短与学困生的心理距离。对学困生的表现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化学困生。
(二)课堂教学要以学科魅力吸引和打动学困生。
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但要学习到一定阶段,才能更多地发现和感受这种魅力。
实际上任何一门知识的形成和延伸都可以是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这需要教师去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去搜集、甄别、筛选、整理、加工、提炼和展示。
这种学科魅力可以感染、熏陶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例如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痴迷;阿基米德沉醉于洗澡时水的浮力。
(三)课堂教学要尽可能贴近学困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本身就是学生的一个关注点和兴奋点。而且这种贴近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有利于指导学困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
例如数学教师讲解指数型增长模型的知识,可以举如下例题:假如一个孩子5岁时,得到1000元压岁钱,6岁时他的这笔钱变成1250元,增加了250元。如果以后每年平均让他的这笔财富增长25%,比如父母长辈给的,平时攒的,长大后挣的,用这笔钱投资理财增值,等等,到16岁即将上高中时,他(她)有多少钱?或19岁即将上大学时有多少钱可供支配?或25岁成家时有多少钱可供开支?或35岁需要创业时有多少资本金?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计算正确答案。(分别是1.16万元、2.27万元、8.67万元和80.78万元。如不信,可按数学公式计算。25%是一个介于现实和可能之间的增幅,是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增幅,不是一个遥不可及、不可持续的增幅。笔者注:为进一步体现学科魅力,本处采用数学教学案例。)
(四)教师的教态要大方自然、富有亲和力。
学困生易于以貌取人,爱屋及乌。常因喜欢某老师而喜欢听该教师的课,讨厌某老师而不听该教师的课。
(五)导入新课要抓住学困生的心。
好的导入新课可以先声夺人,扣人心弦。可以吸引学困生抑制浮躁心态,静下心来认真听课和参与。
例如《历史》必修Ⅱ第5课《开辟新航路》可以这样导入:PPt显示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和《大国的崛起》视频片断后,教师指出,“早在1405-1433年,也就是新航路开辟前半个世纪,明朝郑和的庞大船队,以上万人、上百艘‘宝船’的规模,为什么只能远播声名、扬扬国威?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为什么远不及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几艘船的小船队呢?”
(六)提问、活动和评价要照顾学困生,确保学困生的参与。
要提出一些学困生力所能及或“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每堂课都应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回答问题、参与活动。要给学困生留足理解、思考和探讨的时间,要让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对学困生的教学评价应主要采用鼓励性、发展性、指导性的评价语言和方式。
(七)教学过程跌宕起伏。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伏笔、铺垫和悬念,可以创设冲突性情境,制造戏剧效果,可以层层推进,可以峰回路转,可以动态生成、可以高潮迭起。
(八)教学环节紧凑合理,张驰有度。
学困生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课堂上易于分心,开小差,说闲话,做小动作,甚至打架。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在熟练的基础上做到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有如行云流水,不拖泥带水,拖沓冗长,使学困生无暇他顾,心无旁骛。
(九)课堂教学语言多姿多彩。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视教学需要可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也可以生动、形象、幽默,可以富有激情,可以娓娓道来,可以抑扬顿挫,也可以适当抒情、议论、叙事,采用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物)、引用、借用、适度夸张等修辞性语言。辅之以尽可能标准的普通话,偶尔采用合适的方言可以出奇制胜,活跃气氛,加深印象和理解。
行为语言要恰到好处,自然而不做作。
(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便捷、链接灵活、学生喜闻乐见等特点。
将影视资料、图片、照片、音乐、舞蹈、绘画、体育、风景、情境、相声、小品、新闻、访谈、对话、演讲、辩论、网络互动等形式科学有机地融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困生及时进入角色,保持注意力,加深体验。
(十一)课堂总结留有韵味,回味悠长。
《历史》必修Ⅰ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堂总结可以这样进行:
本课学习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利用当时俄国的有利条件,领导人民通过武装斗争,率先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打开一个缺口,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过去人们常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但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又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这句话对吗?我们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十二)运用课堂教学机智化解学困生突发事件。
对于学困生扰乱课堂秩序,要及时运用教学机智予以化解。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有一次,我正在讲《历史》必修Ⅲ第13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时,一位学困生因为生气狠狠地在同学颈上打了一巴掌,清脆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响亮。停顿几秒钟之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我说了一句:“这个声音比蒸汽机打破欧洲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似乎还要响!”适时转入正题后,接下来的教学进程完成得异常顺利。
(十三)突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学习负担。
科学适宜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困生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很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十四)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
教师要及时记录成功、失败的课例,从中积累教学资源和经验,总结适应学困生需要的教学方法、技巧和教学资源。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教师的青春和热血、汗水和智慧,托起的不仅仅是学困生的希望,家长的期望,学校的安定,社会的和谐,更是我们民族的未来。让我们与学困生一起欢呼、大声告别“学之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