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覆块体,是一定区间的地块,以断裂为界,被重复性地或倒转性地叠置在邻侧地块之上。其成因,一般被理解为在水平挤压力作用下,沿较低角度逆断裂发生或者由大型平卧褶皱造成。因此,它们多属于地槽阶段回返期褶皱造山带的产物。
地洼阶段主要是在刚性较大的陆相条件下发生造山或再次造山,较难形成大型平卧褶皱,但常沿较低角度逆断裂形成一侧地块被叠置到邻侧地块之上的推覆块体,例如地洼阶段在湖南省南部上古生界地台构造层中形成了南北向的耒(阳)-临(武)构造系,其内即有一些推覆块体,如在杨梅山煤矿区见石炭系被推覆到上三叠统之上,在骑田岭北侧朱籽塘可见到一千多米厚的石炭系地层被推覆到二叠系之上。此外,在地洼构造单元中,还可能继承了地槽阶段已形成的推覆块体,并对它们进行了一定的叠加和改造,例如地洼阶段燕山早期在甘肃省北山地区形成了五条以上的走滑挤压推覆构造带(左国朝等,1992)。在南秦岭、辽东半岛和湘东北等地也形成有类似的推覆块体。
由于推覆块体是在总体受压而局部拉张的条件下形成,在其块体(尤其是在地洼构造单元中被继承、改造了的推覆块体)内可以形成许多次级构造,其中的一部分可能成为内生金矿产的成矿构造。
据冯明伸等(1994)的资料分析,在陕西省南部宁陕、石泉、汉阴、安康、旬阳和镇安诸县之间地带,前地洼阶段由于地槽阶段回返褶皱和地台阶段拉张裂陷,已形成一些近东西向延展的断裂(带);中生代进入地洼阶段后,该地区及其南北地区发生了大陆造山作用,形成了现代的南秦岭和大巴山等山脉,并形成一些在地洼阶段由北向南叠置的推覆块体。按照同构造期形成的黑云母变斑晶和煌斑岩脉等具有1.84亿a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推覆块体主要在地洼阶段激烈期的印支运动末或燕山运动初形成。推覆块体的边界,现在反映为具多种力学性质的断裂,如脆性正断层(或有平移)和韧性逆推断层,它们基本上都是在NW-SE方向延展和向NE倾斜;但从韧性逆推断层具有两个以上期次,较晚期韧性逆推断层对较早期韧性逆推断层及二者对前地洼断层都有叠加、复合、改造、破坏现象,有的正断层控制着白垩纪至新生代断陷盆地等情况分析,有较早期奠基史的边界断层在它们多期、次活动和依次叠加、改造过程中,运动方向和力学性质曾不断改变。因此,由它们围限的推覆块体,有的仅为基本同时代(泥盆系)地质体叠置,有的则为较古老地质体(志留系)叠置在较年轻的地质体(泥盆系)之上(图4—6、4—7)。
图4—6 陕西省南部宁闪-安康一带地洼期推覆块体构造平面略图
(据冯明伸等,1994简化)
Ⅰ—太山庙-麻坪推覆块体;Ⅱ—银杏坝-吕河口推覆块体;Ⅲ—石泉-神河推覆块体;Ⅳ—牛山-凤凰山基底岩块;1—正-脆性断层;2—早期韧性推覆断层;3—晚期韧性推覆断层;4—地层界线及时代代号:Z—O—震旦至奥陶系,S—志留系,D—泥盆系,D—P—泥盆至二叠系,K—Q—中、新生界
图4—7 宁闪-安康地带部分叠瓦状逆冲推覆块体剖面示意
(据冯明伸等,1994)
1—志留系;2—泥盆系;3—逆掩推覆断裂;S—南方;N—北方
区内70%以上的金矿产地(包括矿床、矿点、金异常带和异常增高点)分布在地洼期形成的韧性推覆断裂带附近,尤其是在较晚期形成的韧性推覆断裂带附近,其中又以在石泉-神河推覆块体中部、于较晚期形成的石泉县杨家坝-汉阴县沈坝韧性推覆断裂带控制的金矿床(点)最多。杨家坝-沈坝断裂具韧性、推覆过程和走滑、平移性质,它切割和改造了作为不同推覆块体边界的较早期韧性推覆断裂,在NW-SE方向延伸长约60km,倾向NE,倾角为40°—60°,宽20—150m,其内发育陡倾斜的密集劈理、线理和小型不对称歪斜掩卧褶皱等构造,及充填基性、酸性、碱性岩浆岩脉和热液石英脉等;其两侧还发育更次级的韧性断裂带,如硝磺洞-金沟韧性断裂带和在近东西向延伸约2200m、宽8—15m、向北以约70。倾斜的下茅垭子韧性断裂带;在它们内及它们“入”字型交接处控制着石泉县的羊坪湾、冷静沟、湘子塞和汉阴县的黄龙、茅垭子等9个内生金矿床(点),其中羊坪湾、黄龙和茅垭子金矿床即处在“入”字型交接处,茅垭子金矿床与下茅垭子韧性断裂带关系较密切,其4个矿体赋存在主断裂上盘近主断裂面的强变形糜棱岩带内,黄龙金矿床则与硝磺洞-金沟韧性断裂带关系较密切。
另一方面,该地区南、北两侧都有更大规模的地洼期侵入岩浆活动,如宁陕大花岗岩基和凤凰山花岗闪长岩基等,它们所代表的构造-热力及化学物质场对其所夹持地区的上述构造和成矿作用,可能起了较大作用;而且,金成矿作用一般应晚于韧性剪切作用及推覆断层和推覆块体的形成;原分散存在于志留系中的金矿质对金成矿起了较重要作用,因而内生金矿体基本上都赋存在切割志留系的韧性推覆断裂中。
在辽东半岛,地洼阶段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构造-岩浆作用造成了部分推覆断裂构造(如分布在金州NW侧的大和尚山NNE—SSW向推覆断裂)和推覆块体,它们改造了先期形成的近东西向区域构造,在瓦房店以东将中寒武统砂岩推覆到下-中侏罗统煤系地层之上(张宏等,1995)。推覆断裂本身和推覆块体中一些次级构造,以及造成推覆构造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构造-岩浆作用,可能对该地区地洼型内生金矿产起过一定作用。
总的来看,在地洼阶段内,可以因老构造薄弱带(断裂带为主)被活化、改造而形成一些推覆块体,其中更适于较多地形成一些成矿构造;它们对于地洼型内生金矿产,总是通过推覆块体内及边缘断裂带及一些次级小构造起赋矿和作为导、散矿液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