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石填缝步骤:清洁:对其准备填缝的缝,刷子及其辅助工具进行清洁,目的确保填上缝料能牢固贴在墙体表面。拌料:水的外加量为缝料重量的16—18%,可根据当地气候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水的外加量不能过多,能顺利进行挤料就可以了。搅拌的方法:将缝料慢慢向盛有清水的容器倒入,边倒边搅拌,搅好的料在1小时内要用完,勿重复加水或加干粉料再搅拌。挤料:将搅拌好的料装进专用施工挤料袋,剪开漏料袋口往破缝里挤料,根据需要,自定所填深度。
料挤完后,重复装料,再挤料,塑料袋要适时清洁,重复利用。压缝:挤料后,待缝料固化一定时间后(夏天10—30分钟;冬天30—60分钟)进行压缝工作,此时缝料含水量为13%。若无经验,可称少许干料,外加干料重量的13%水份,拌匀后感觉其外观、状态。缝料太干,粘贴性不够,压缝时易掉粉,缝太湿,压缝时会溢到砖面上。至于挤料后多少时间达到可压缝状态(13%水份),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固缝水份散失的速度、时间快慢与接触面气候干湿度有关)。若压缝后,缝料仍未达到厚度要求,则重复挤料,压缝步骤。
造型:压缝完毕,待缝料进一步固化后(夏天40—90分钟,冬天1—3小时)。此时缝料的含水量为8%左右。用钢丝球或其它粗刷状工具,轻擦表面,以现出有砂质感、粗糙缝面感。再用质地较软硬适中的刷子扫去缝表面的浮料。清理:造型完毕,可用干净,干爽的大毛刷将砖表面浮物扫去,若砖面受污染,立即用干净的湿毛巾轻擦即可。养护:正常气候条件下,缝固化时间为6—24小时,此时需进行洒水养护,有利于增加强度。建议施工后一周内每天洒水一次。缝料施工完毕后,进行洒水养护前,不可让阳光直射。
基层处理:粘贴文化石前先将基层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清除干净。排砖要求:根据文化石排列图要求,水平、垂直缝宽控制在1.5―75px之间,由于文化石是凌乱形的产品,只要文化石大小块、颜色搭配布局合理方能达到房屋美观的效果。粘贴:粘贴前应根据文化石的吸水性充分湿水,并晾干。粘贴文化石时沙浆应饱满,并应一次成活,不宜多敲、移动,尤其沙浆收水后不能偏移,粘贴文化石的沙浆宜采用1:2水泥、沙浆,厚度为37.5px。勾缝方法:粘贴时,在保证砖体不掉落的情况下,利用挤压产生到砖缝中的累积沙浆直接勾缝,严禁在粘贴过程中造成空壳现象和二次勾缝、补缝。粘贴时砖体的沙浆应该是很饱满,方便勾缝。
清理:文化石勾缝后,用羊毛排刷将文化石表面擦洗干净(当文化石刚刚达到初凝状态最好),以免影响文化石的整体清洁,不留隐患。检查修补:文化石铺贴好且沙浆收干后应对其检查。
如果用水泥做粘接剂,施工时水泥砂浆里面需加108胶水,同时需将墙面及文化石反面湿润,建议采用专用粘接砂浆。水平线:在施工墙面上相隔750px弹一条水平线,以保证文化石施工过程的水平。粘贴时先粘贴拐角石,压实,使石头四周挤出粘接剂整体附实为准,长短尺寸角砖要相互错开施工。文化石平面,施工前预先摆一下产品的图形,确认施工铺贴后的效果,先调整整体的均衡性和美观性,例如:小块的石头要放在大块的石头旁边;凹凸面状石头旁边要放面状较为平缓的;厚的产品旁边要放薄的,颜色搭配要均衡等,铺贴异形产品时建议不要只从一箱中取产品铺贴,可同时打开2-3箱搭配粘贴,根据施工现状,文化石可以切割自由利用。文化石粘贴时的错缝,横向2000px-2500px需错缝,竖缝500px-750px需错缝。粘贴时用梳式抹灰刀涂粘接剂。
青山文化石文化石缝隙标准:堆切石不留缝隙或留5mm缝隙,乱形缝隙最小20-30mm,海岛石,海岸石及石灰岩以1.5-62.5px缝隙为准,仿古砖及规格形石头灰缝预留10mm。勾灰缝:用特制蛋糕裱花袋剪去尖头,装上已调好的勾缝料进行挤压勾缝,一般以体现文化石最佳立体效果的线缝为主,待勾缝剂半干时用特制竹片压勾缝剂使勾缝剂紧贴文化石,同时把多余的勾缝剂刮整齐,再次稍干用毛刷轻扫掉多余的勾缝涂料,勾缝面应让其保持粗糙平整状,同时用粗毛刷清理文化石的受粘接勾缝材料的污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