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法规还是为了维护每一个人的安全,上海这次的牌号发放,本人肯定是支持的,也希望大家都能支持理解外卖小哥,一起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
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公告,拟对从事快递及外卖等网约配送的电动自行车核发专用号牌。
骑着电动车飞驰在大街小巷几乎已经成了外卖骑手、快递骑手等网约配送从业者的工作常态,为了多抢单,多送件,多赚钱,他们常常是快字当头、急不择路,不少人都有边骑车边看手机、逆行、超速、随意掉头、变道、乱穿马路、闯红灯、在行人身边带风“擦行”等交通违法行为或危险行为。外卖、快递骑手们的快和乱,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重重安全隐患。近年来,与外卖、快递骑手等从业者有关的交通事故呈现出高发态势,引发社会高度关注。2019年上半年,仅上海市就发生涉及快递、外卖行业各类道路交通事故325起,造成5人死亡、324人受伤。外卖、快递骑手俨然成了高危职业。
给外卖、快递电动车核发专用号牌,迈出规范管理的关键一步,值得肯定。
实际上,据媒体公开报道,近年来,深圳、杭州、青岛等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强化对外卖、快递电动车的管理,比如,深圳从今年1月1日开始,对外卖、快递行业等民生行业非机动车辆实行12分管理制。外卖、快递骑手如果存在交通违法,也会像机动车驾驶人一样被记分管理。一季度内累计违法记12分,将被纳入黑名单,禁止入职民生行业。2017年,杭州交警面向外卖平台送餐人员发放《外卖小哥交通安全手册》。手册与驾照式样相似,申领人通过专项考试后获得。持证后,如果送餐人员因交通违章,需要现场接受处理。青岛交警部门联合企业平台对交通违法的外卖、快递骑手进行叠加处罚,每月有3次交通违法的骑手,当月即停止派单;当月有5次交通违法的骑手将被纳入黑名单,取消从业资格。
无论是“上牌制”、“驾照制”、“准驾照制”还是“记分制”,都给外卖、快递骑手戴上了规范的“笼头”。外卖、快递骑手都是按单赚钱的,如果他们得不到驾照,或者因交通违章扣分驾驶资格受限、被剥夺,导致暂时或永久失去接单派件机会,无疑会付出收入减少甚至丢掉工作岗位的沉重代价,这样的后果显然是“骑手们”难以承受的。因而,上述管理制度能够对“骑手们”起到明显的震慑作用,能够倒逼“骑手们”慢下来、稳下来。
但外卖、快递骑手们是靠抢单派件、靠完成的单量生存的,这种情况下,“循规蹈矩”的骑手可能就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另外,一些企业平台也给“骑手们”限定了每单的完成时限,如果“骑手们”超时,很容易遭到消费者的投诉甚至退单,并被平台扣费罚款甚至辞退。这些因素会让外卖、快递骑手在交通管理规则面前陷入一种两难境地。
让外卖、快递骑手们慢下来,不能仅靠核发号牌、驾照或者“罚分”。管理机制固然有其积极作用,但我们还应考虑问题的另一面。“骑手们”该降速,相关工作模式、考核评价体系更该“降速”。平台企业应该打破单纯按单发薪的模式,在配送费的基础上建立交通安全奖惩机制,让“交通安全奖”成为骑手们的一块重要收入,以形成正向激励。也可依托大数据,结合骑手的行进路线和位置就近派单,避免骑手们边骑车边抢单。培养劳动关系稳定的骑手队伍,实行“月薪制”(完成一定的工作量),也是一种“限速”方法。平台企业还有必要在兼顾市场竞争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单次完单时间,并给骑手留出一定的弹性时间,畅通骑手们的申辩救济渠道,如骑手超时确有堵车、车辆故障、恶劣天气或其他合理原因,则不计入超时率,从而给其适当松绑,减缓他们的压力。
消费者也要对骑手们多一分宽容,订餐多打一些提前量,并针对超时问题听取骑手们的解释,不宜盲目投诉或给差评。只有相关各方换位思考,积极营造一种科学、合理、人性化的考核评价环境,外卖、快递等网络配送行业才能更稳当更规范。
我觉得这样的话也是比较有好处的,因为现在外卖电动车比较多,而且给交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给他们发放专用号牌的话,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如果出现问题是可以投诉的。
对此我觉得这样的举措非常的正确,并且这样的举措也能够有利于社会的正常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一些交通的压力,而且也能够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
我赞同,现在城市快递业务发展的太快了,数量太大,这批人如果没有纳入一个正规的管理渠道,很可能会出社会问题的。
在各种外卖平台、快递物流给百姓生活带去便利的同时,快递外卖小哥风驰电掣,无视交通法规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级存在。 交通大治理的时候,乱象有所收敛,而一旦这股整治风吹过,又固态萌发,真正做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今,快递外卖专用号码,完全可以做到专牌专用,加强管理,减少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违规。当然,再怎样的管理都是辅助手段,真正的管理来源于内心世界。当然,除了思想意识上的要求外,外卖平台或这快递公司的限时制度改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交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