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与它有什么关系?

2024-11-22 15:44: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称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形式。
②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原则。“等价”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都要相等,即各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格却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等价交换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合,因为价格由价值决定。
③在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这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关系,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价格接近价值。
④由于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样就会产生以下情况:
第一: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都不会距离价值太远,它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二: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它的价值相一致。
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一内容,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在贯彻着。所以,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仅不违背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是价值规律基本内容的外在表现,价格和价值相符的本质,在实际交换中只能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种形式才能实现。价格最终还是由价值决定。

3、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商品的价格因供求关系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引起价格高于价值,获利较多,就会扩大生产,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反之退出这个部门,价值规律就是这样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的,使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保持平衡的。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的,当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在和别人相同的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多,又由于同种商品出售时,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他在商品交换中获利就多,反之就少,或亏本。这样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

(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由于生产条件好和努力程度高的企业和个人,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利就多,发展就快,反之,则会在竞争中失败。

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

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式。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商品经济自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来,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活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2�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首先,二者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是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其次,二者又是矛盾的,表现在: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的。对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通过商品交换,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得到解决。

3�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商品的交换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就是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价值是基础,是内容,而价格是形式。

(三)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它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抛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所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劳动过程或两次劳动。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并科学论证的,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四)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的凝结,是质与量的统一。个别劳动时间是指生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各自花费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性表现在:首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例变化;其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第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第一,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由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第二,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所决定。劳动熟练程度是由劳动经验和劳动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劳动强度是由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所决定的。

3�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个别价值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表现为多倍的简单劳动。

5�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能力或效率。它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时间。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劳动生产率与单位的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2�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属性。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表现在:一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是生产者的私事;二是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只卖出一部分,或它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私人劳动就会有一部分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些矛盾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二、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是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和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另一种商品起着等价物的作用。

等价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作为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存在着互相依存和互相对立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互相依存和互为条件的;另一方面,二者又是互相对立和互相排斥的。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与之相交换的商品上,这一系列商品就是特殊等价物。

3�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统一表现在某一种与它们相交换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指在价值形式(如1只羊=2把石斧)中处在等号右边充当另一商品的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即处在等价形式的商品如2把石斧,称做等价物,而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处在等价形式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这种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本质表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它与一般商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三)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在发达商品经济中货币的职能有:

1�价值尺度

(1)含义。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2)价格和价格标准。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价格,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计算多种商品大小不同的价值量,在技术上就需要用一定量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单位,并把它分为若干等份。这种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被称为价格标准。

2�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用作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货币充当流通手段,使商品交换出现了新的形式 —— 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商品流通。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从而促进了铸币和纸币的产生。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

(3)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3�贮藏手段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购买任何商品,因而货币就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贮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4�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商品赊购到期偿还货款,以及支付租金、工资、利息、税款时,货币所起的作用。

5�世界货币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的五种职能的排列顺序,大致反映了它们产生的顺序及其相互关系。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三、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概括地说,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但受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影响,当供>求时,价格<价值;当供<求时,价格>价值。

(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2�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自发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四、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商品经济是同自然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式,而市场经济则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表现在: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有内在的一致性。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

(二)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

1�市场调节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即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

(1)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2)供求机制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3)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