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
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
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
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
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
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
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
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
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
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
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
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
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
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
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
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
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
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
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
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
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
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
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
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
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
电视片或参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
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如果给它归类的话.大体应分在议论文中.对于中学生来说.议论文太难了不必撑握.读后感比议论文要简单的多.读后感就是在你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出你的感受来.一般来说读后感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点部分. 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我们读书看报看电影是视剧等都有一个过程.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的.这第二部分就是要说这个过程.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电影电视剧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电影电视剧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 议论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在中学时将重点讲述.现在写好读后感是为将来写好议论文打基础.所以大家要重视.
范文:
很长时间都不去电影院看电影了,总是那些情情爱爱的,都有些审美疲劳。这部戏讲述的是铁血铮铮的战争戏,讲述的是发生在1948年到1956年间一个英雄受了委屈的故事。
影片前半部分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汶河战役中担任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的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一连连长老谷接到三团团长的命令,带领士兵火速赶往阵地完成一项阻击任务,以便让大部队安全转移。他们约好,一连听到集结号之后,就可以突围撤走。因为没有听到撤退的“集结号”,除了老谷一人被老乡救下,其余47名战士全部阵亡。
但这47位战士的牺牲因为无人证明,而被认定为“失踪”,因此在影片后半部分谷子地开始寻找兄弟,寻找兄弟应得的荣誉,当最后谷子地在团长刘泽水的墓前说到“我的兄弟们在哪儿?”才得知“集结号”从未响起。团长根本没打算让他们撤退,谷子地终于被打垮了,而团长的决定也是无奈之举。一面是谷子地的委屈,一面是司号员为团长叫冤,其实谁都没有错,这种情绪更让人难过。老谷最终原谅了团长。
最后政府终于下达正式文件追加47名战死的士兵们“烈士”称号,在汶河一次兴修水利的时候在已经被埋藏的煤窑里找到了烈士的遗阂,并将他们埋葬在一起,举行了祭奠仪式,沉静的乡村里以3齐枪声以及这晚来几十年的集结号,默哀。
这部电影,让我有莫名的心疼,一包纸巾也不剩一张。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无法想象更无法体会那种视死如归的境界。战争不相信眼泪,情义却无处不在。一场场动人心魄的惊天场面,审视战争带来的无情代价,重现绝望中的人性光辉。这就是《集结号》。
现实中,象集结号中一样为国捐躯的无名战士又有多少呢?恐怕是不计其数吧。但愿他们都能得以安息!
豆瓣网里有专业的影评,影评很深入哦,去看看!
你去迅雷,那上面有很多影片的影评,你可以挑一篇
movie.xunl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