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中,学困生好像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数学方面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语文方面阅读能力也不是很好,在积极倡导和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提起“学困生”,依然是一个让我们无法释怀的沉重话题。激励学困生,发展学困生,直至成功转变学困生,是我们一贯的努力和追求但老师们往往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堂上加强关注,课余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讲解,结果却还是不尽人意,成绩很难有大的起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阅读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古诗。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六年内不少于145万字,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式下,重视并大力提倡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是农民子女,只有少部分是职工子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学校学困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1、孩子无阅读意识。2、家庭无阅读氛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3、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差。如何培养学困生课外阅读能力
一、营造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班级读书氛围的营造对学困生的影响是显著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刺激学生读课外书。在每节语文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是你读一篇课外书后的收获和感受等。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在这样带有浓厚的读书环境中,学生产生读书的兴趣和爱好,形成读书的习惯,而学困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益更大。课外阅读使学困生慢慢地在进步,也让他们真正爱上了课外阅读。
二、 教给学困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通过课外阅读和课余谈话等多渠道进行观察,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最想知道的、最关心的事情,向他们介绍适合于学生阅读的书籍,鼓励他们在阅读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引导他们积极阅读,以拓展阅读的范围。比如图文并茂的童话、神话、语言故事等。在每节课外阅读指导上,我总是针对学困生设计问题相对简单的环节,给他们在课堂上交流、展示的机会。并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大加赞赏,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有所得。
三、争取家长支持,引导学困生孩子读书
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且孩子和家长总是贴心的,是我们老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的生力军,也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的人力资源。如果能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那么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将会事半功倍。我要求家长引导学困生孩子读书。首先对家长讲清楚读书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然后告诉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读书,读什么书。让家长督促孩子坚持每天看20分钟到半小时的课外书,看完以后再让他说说书里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后有什么收获、感想等。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困生的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要想提高学困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但我坚信只要从思想中重视学困生,给予鼓励,给予力量,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让这些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相信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