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扩展资料:
相关历史: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后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
这里所说的“黄帝纪元”是当时有的人想建立一种以传说中黄帝诞生年为元年的纪年法。但因种种原因,这一设想没能实现。不过民国纪年却实行了,一直到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仍在实行。
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这一年孙中山让出最高权力,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刚开始,袁世凯还表示遵循孙中山的一切政令,包括继续推行新历。
于是,在中国就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阳历体系,作为公共行政、执法、国际交往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的农历体系,人们按习惯沿用,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社会生活。当时,政府虽然强力推行新历法,但也考虑到民众生活的需要,采取调和折中的方式。
1914年1月,民国政府的内务部在致袁世凯的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
袁世凯考虑到其他少数民族的习惯问题,只批准“元旦为春节”。由此,传统农历新年岁首被官方正式易名为“春节”,传统的“元旦”“新年”名称被安置在公历的1月1日这一天。
但一般百姓并不理会公历元旦,仍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新年,并按传统方式庆贺。民国政府十分不满这种二元历法状况,试图全部统一使用公历。一直到1930年,仍然是“二元并行”,于是政府重申:放假及各种礼仪娱乐,如贺年、团拜、祀祖、贴春联等活动一律移置国历新年前后举行。
为了强化这一规定,春节期间政府派警察到关门停业的商店,强迫其开门营业,并将元宝茶及供祀的果品捣毁,有的还处以罚金,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但这种做法仍然成效不大,人们照旧过自己的春节,当局无可奈何。1934年年初,国民政府决定停止强制废历行为,民间名正言顺过起农历春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就决定继承辛亥传统,在历法上采用公元纪年法,但对传统年节给予特别关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元旦与春节的来历:农历元旦被官方易名为“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旦
元旦的由来内容如下: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中国古代的元旦,即现代中国所称之春节的习俗,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放假了,随你怎么玩都行。
现在我们说的元旦节就是公历的新年,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月1日这一天,现在元旦也是大多数国家的新年。而我们农历的新年就是春节,农历的正月初一。
“元旦”这个词早在三千多年之前就出现了。“元”有开始、第一的意思。“旦”就是很形象的日出,有天亮、天明的意思。元旦合起来你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个天亮的日子,也就是新的第一天了。《晋书》里说“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可见当时的元旦虽然已经出现,但是表达的意义和现在的元旦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的元旦一直就是表达春节的意思,但是历史上元旦并不是固定的,有时候元旦是正月初一,有时候元旦是腊月初一,甚至还有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的。到了汉朝,从汉武帝开始才将正月固定下来,就是农历的一月,元旦节的时间才固定为正月初一。
到了辛亥革命之后,新历引入中国有人提出“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为了区分这两个时间,才将新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但是当时的叫法是新年。而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一直到1949年9月27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才决定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也就是我国所说的公历,从此元旦节就是公历的新年第一天,也是从这时候起元旦节就成为我们的公休节日。
元旦一词有千年历史,但元旦节却是现代才明确。今天出国留学网小编跟大家介绍关于元旦的由来50字的精彩内容,欢迎阅读与参考。
元旦的由来50字
古代元旦的由来50字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现代元旦的由来50字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