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云冈石窟是怎样被开凿和续建?

2025-04-05 06:37: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526年发生“六镇之乱”后,平城陷废,武州山石窟寺逐渐沉寂冷落。

607年,炀帝北巡塞外,归途曾经游幸云冈石窟。

630年,唐朝李靖平突厥,收复雁北,640年,移云州及定襄城于恒安,第二年,守臣重建大石窟寺,有俨禅师等曾对云冈石窟佛像进行过修理。

672年,俨禅师又一次修建,并称石窟寺为“孝文石窟”。据考证,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中上部凿有12个方形石孔。

窟分前后两室,后室雕一佛二菩萨的三尊“西方三圣”大像,两颊腴润,体态丰满,形态自然,衣纹流畅,此窟从雕造手法判断,应为隋唐时期的作品。

初唐时,有数位僧人用不同形式对云冈石窟做了描述,其中最著名者有《广弘明集》的作者道宣与宋昱的《题石窟寺·即魏孝文之所置》。

682年,突厥攻陷云州,城池荒废。

730年,复置云州及云中县。

742年,筑大同军城于云中。不久,诗人宋昱北上,写下了《题石窟寺·即魏孝文之所置》五言诗,诗中写道:“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影中群像动,空里众灵飞。”出神入化,贴切入微的描绘,突出了云冈石窟引人入胜的艺术风貌。

之后,云冈石窟就一度阒寂无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