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台的名称来历是什么?

2025-04-08 07:42: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当年修建镇北台,目的是为了镇守边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代中叶,榆林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边塞卫城,叫做榆林卫,明王朝的军事治所延绥镇设在200多里外的绥德州。由于蒙古族不断侵犯边关,榆林和绥德相距遥远,等警报传到绥德,增援部队日夜兼程赶到榆林后,善于骑射、行动迅捷的蒙古兵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明成化年间,四川青神县人余子俊出任延绥巡抚,他看出了这个军事布防上的弊端,便上书朝廷,把延绥镇治所于1473年迁到了榆林卫,同时扩建城池,增兵设防。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延绥镇以北的红山设立市场与蒙古人贸易。但自从贸易往来后,蒙古人变本加厉更是伺机南下抢夺财物,掳掠牲畜人口。考虑到边城的安全,1474年,余巡抚在秦长城、隋长城的基础上历时4个月修筑起延绥镇长城。后来,为配合红山市的贸易,又修筑了蒙汉互市场所易马城,蒙汉官员经过洽谈、建起了举行纳贡仪式的场所——款贡城。1607年4月至次年7月,当时的延绥巡抚涂宗睿又在长城南北最险要的红山上、款贡城西南角修筑起镇北台,居高临下,用于观察敌情和互市情况。到现在,镇北台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