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葬是个十分特殊的葬礼。是因当时的董鄂妃是一个不为世俗所污染的女子。国葬算得上是十分有荣誉特殊的葬礼,而且她的国葬上至亲王,下到四品官的,所有的公主和命妇都要给她哭丧,可谓是极为特殊。
董鄂妃一直都受到皇帝的宠信,并且很快就怀上了皇子,这对于皇帝来说,是喜上加喜,是更喜欢这位妃子了,到最后生出了一位男孩,毋庸置疑的宠爱万分。但这也成为了别的妃子的巨大威胁,很多人都想让她消失。顺治皇帝一直对皇后有很大不满,早就想废皇后改立董鄂妃为后,但苦在没有理由。孝庄太后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虽然她也喜欢董鄂妃这样的贤淑,但是在后宫斗争中,难以维持。
所以孝庄太后已经想好了除掉她的方法,那就是在董鄂妃刚生下宝宝的时候,在自己最虚弱的时候,让她来服侍自己,以自己身体不舒服的理由,地方还很远,这样的舟车劳累,董鄂妃已承受不住,再加上后来,自己的孩子百日夭折了,巨大的打击再次让她崩溃,就这样,三年的彷徨,虚弱。最后便香销玉殒了。
在听到董鄂妃去世的消息,顺治十分难过,自己亲自编纂了关于她的书,在她的葬礼也是十分的隆重,顺治甚至要求上至亲王,下到四品官的,所有的公主和命妇都要为她哭丧,可见这场面多么隆重了。不然怎么说的上绝无仅有的国葬呢?董鄂妃也配得上这国葬。
因为这个董鄂妃在当时是非常的温柔善良,深得顺治的宠爱,顺治对他是百依百顺,所以很多人妒忌她,出把她害死了,顺治对她的葬礼是非常的厚重,以皇后之礼安葬的
在董鄂妃的葬礼上,君王要求所有品级官员管妻来哭丧,怕她没有服侍,给她殉葬了几十个宫女,抬棺材的人都是品级官员,比君王的葬礼还要隆重,为她用了4个月的蓝笔。
清朝禁止殉葬,但是顺治却违背让30名太监宫女为她殉葬,并将董鄂氏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顺治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请108名僧人诵经祈福超度亡魂。
董鄂妃是顺治的宠妃,即使清朝不让殉葬,但是顺治让30名太监宫女为她陪葬,并将董鄂氏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这是从未有过是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