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出自】:《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示例】:自古道:~。过迁性喜游荡,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诱打合。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出 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有句无句;明来暗去;活捉生擒;捷书露布;如藤倚树;物以类聚。”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于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是朋友之间层次相同、志同道合的统称。
2、以貌取人:意思是指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和才能,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面对一个穷酸样的人就好像在和冤家在说话一样,十分的鄙薄,就是一种以貌取人。
人以群分 [ rén yǐ qún fē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rén yǐ qún fēn ]
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出 处
《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以貌取人
[ yǐ mào qǔ rén ]
基本释义
根据人的相貌来判断他的品质或才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 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例 句
用人要以人品、能力为取舍依据,不应~。
惺惺相惜情不自禁。话不投机,半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