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战功显赫,朱高炽肥胖迟钝,为何朱棣还把帝位传给朱高炽呢?

2024-11-06 14:03:0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率军渡江破京师,击败建文帝,结束“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乱军中失踪,其余文武勋贵大部分投诚,一部分忠于建文帝的官员或自杀、或被捕后被杀,总之建文朝廷土崩瓦解。

于是,朱棣在谒孝陵之后,正式即位,成为大明新一代皇帝,日后的明太宗(成祖)。在登基为帝之后,成祖所头疼的,就是皇太子的人选问题。


成祖一共四子,第四子朱高燨早夭,所以不再叙述。其余三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熙、三子朱高燧,都是燕王妃徐氏所生,身份都是嫡子。

成祖对于三个儿子,最器重的是次子高熙,因其类己,勇武有力,在靖难中多次出生入死,领军作战,为击败南军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东昌之战,燕军兵败,主将张玉都战死,成祖在军中面临绝境,是高熙及时赶到,击退南军,救出成祖。所以那时候成祖就有改立高熙为继承人的想法,手抚高熙背,说:“小子,努力!世子多病。”

整个靖难之役中,高熙简直就是成祖的低配版,时时冲在交战最前,勇冠全军。成祖之所以能够成功,高熙其中出力甚多。

而幼子高燧,是因为最像燕王妃(徐皇后),而且年幼乖巧,口齿伶俐,特别的成祖欢心。当时无论成祖如何发怒,甚至暴起欲杀人时,只有高燧上前撒娇劝慰,才可以安抚。所以高燧因此恃宠,进而可以觊觎储位。至于长子高炽,因身材肥胖,且有足疾,平日做事慢吞吞,没有成祖所想象的利索样,因此成祖不是很喜欢他。

但在成祖还是燕王的时候,燕藩世子之位一是于太子相比,没有那么重要;二是燕王本人对于自己的继承人也没有日后当了皇帝那么要求高;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高炽因是燕王嫡长子,所以被太祖钦定,册封为“燕世子”,是名正言顺的燕藩继承人。

综合以上几点,朱高炽在成祖还没有登基前,是包括其两个弟弟都没有异议的、当然的下一代燕王人选。


但是,自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起兵靖难,并连续击败南军,逐渐有了夺取天下的前兆之后,朱高熙的心态就起了变化:对于父亲起兵,并争夺天下,他从心里很是支持,甚至有迫不及待的感觉。因为如果成功,那么自己肯定会水涨船高、更进一步。大哥身体确实不好,如果有突发事件,那么自己还会有更大的惊喜。

所以,在成祖“世子有疾”的鼓励下,朱高熙像打了鸡血一样,几乎是拼了命于南军作战,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对于二弟的心思,朱高炽心知肚明,由于自己身体肥胖,不能上阵作战,时时呆在父亲身边,从而没有朱高熙那样的表现机会,那更应该在其他方面做出成绩,以让父亲知道,自己不是毫无成就。

所以,在成祖与朱高熙出征时,朱高炽以燕世子身份,主持燕军大本营---北平的防守重任,并将后勤粮草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使得成祖在前方不受物资短缺、粮秣不及的困扰。

在建文帝亲自来信,劝说其归顺南军,承诺事后封王的引诱下,朱高炽承毫不动摇,并承受住成祖不明真相,几乎遣人前来问罪于自己的压力,将信函不拆封,并南使一并送往成祖军前,事后还是照常安排后勤补给、严守北平以备南军。

成祖查看信函、及询问南使后,才得知真相,不由得叹息:“几杀吾子!”这也可以看出,朱高炽坚韧性格,和行事作风。绝不是庸庸碌碌之人。


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1402年),成祖靖难成功,登基成为皇帝,对于自己的继承人,则不再像之前册立“燕世子”那样无所谓了。皇太子的选择,是将来王朝兴盛还是衰落的关键,如果随意册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乱,刀兵四起。

回答2: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朱高炽他才能平平,非常的好被朱棣掌控所导致的结果。

回答3:

虽然朱高炽身体肥胖,但是在朱棣打仗的时期国家全都是靠朱高炽的治理才让国家能够稳定,所以朱高炽才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选。

回答4:

因为朱高炽是朱棣的大儿子,是嫡长子,按规矩是应该立为太子的,朱棣迫于朝臣的压力,只能将他封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