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冰川是远古时代形成的,而且南北极气温又很低,冰川的形成和消失,主要受地球大气层的温度控制。而大气层的温度,又主要由阳光强度和大气层保温强度共同制约。若阳光强度基本不变的话,大气温度主要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越高,气温越高:反之,则气温越低。 但是,北极和南极,受共同的大气温室气体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北极冰川的消失,南极冰川的扩大呢?或者说,在同样的温室气体和同样的大气层及同样的阳光强度作用下,为什么会形成南极和北极的冰川的交替出现呢? 这可能主要与冰川形成时冰川距极心的距离有关,也与冰川形成时位于陆地还是海洋有关——正因为南极是南极大陆,而北极是北冰洋。为什么北极的冰川绝大部分位于并不在北极中心的格陵兰岛上呢?也是因为格陵兰岛是大块的陆地,而其他部分都是海洋。我们再看南极冰川,目前大家一致公认,东南极的冰川不但没有减少,甚至可能还在增加;但西南极,特别是南极半岛,冰川正迅速消融。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东南极大部分为陆地,而西南极则大部分为海洋。那为什么纬度低的东南极冰川不易消融,而纬度较高的西南极冰架反而迅速消融呢?这是因为东南极是陆地,就算纬度稍低,冰川也不易消融,而西南极的冰架位于海洋之上,易于消融。这说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时(或其他的原因造成冰川形成时),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要位于高纬度区域;第二,冰川必须位于陆地之上。也就是说,除非有像新元古宙及石炭二叠纪时那样的极冷环境,一般情况下,极地冰川只能形成在大块陆地或大陆上,海洋上无法形成大冰川。 因为海洋上无法形成大冰川,所以,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下降等因素造成地球温度下降时,若两极均是大陆,就可能形成双极冰川;当一极是陆地一极是海洋时,就形成单极冰川;当两极都是海洋时,就不形成冰川。两极都是海洋时,并不是永远不形成冰川。当温室气候继续减少,温度继续下降,两极结冰面积也随之逐渐扩大,最终抵达陆地时,阻断了海洋的水平对流或海水的水平对流时,就有可能形成巨大冰川,如新元古宙和石炭二叠纪时的巨大冰川。所以,两极都是海洋时,除非地球温度极低,一般不形成冰川。但是,若冰川一旦形成,那肯定是巨大冰川。 大陆在漂移,这是魏格纳已经证明了的结论,也已得到地学界的公认。大陆漂移,有东西向漂移,也有南北向漂移。当大陆南北漂移时,就可能改变大陆的纬度。有的大陆可能从高纬度区域移出,有的大陆可能从低纬度进入高纬度区域。 来源: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