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可绝对,只能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不能够完全相信。
实际上相由心生有两种意思。最早相由心生这个词汇是见于《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它的第一个意思是内心所想影响对外在事物的看法。第二个意思是人的外在相貌,事物内在心地或者心境的影响。由第二个意思引申出去,还可以解释为其貌不扬的人会因为卓越的德才而赢得人的好感。
现在一般的是将相由心生,按照第二个意思来进行理解。那就回到它的出处,按照佛教典籍理解来看他的意思。佛学的像一般而言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那么相由心生,就是一个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观感由他的内心决定。这是往佛识论上面去靠。
而现在一般用的第二层意思。也就是人的外在相貌会受内在心地或者心境的影响。他原本的解释是,人的相貌会随心地好坏而变化。有善心而没有福相,福相就会紧随善心而生发。有福相却没有善心,福相就会因为没有善心而消失。这种思路在中国是很常见的,比方说我们对外貌的描写有时候也会用气宇轩昂贼眉鼠脸等等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