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满意采纳?

2025-02-22 15:34:0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网络上很多人都说这两句诗出自清末著名诗人龚自珍的著名组诗《己亥杂诗》中的一首诗,还说这首诗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这两句诗跟龚自珍及其《己亥杂诗》毫无关系,只要去查对一下那315首《己亥杂诗》,就可以很清楚了。但是,太多的人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就不假思索地信以为真。于是,以讹传讹,这种手法在网络上流传极广,甚嚣尘上。·
其实,这两句诗的准确出处应该是日本人西乡隆盛的一首七绝,具体诗题不详,全诗如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该诗改编自日本诗僧月性的诗《将东游题壁》,原诗为:“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不成不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其实,我们国人对日本人西乡隆盛的那首七绝的了解,主要源自毛泽东对他那首诗的改作,1909年毛泽东作《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09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若论诗句的分别具体源出,可知,“青山处处埋忠骨”一句很可能是出自杭州岳王庙的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作者据说是松江女史(一般称徐氏女)。杭州岳王庙位于在浙江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岭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岳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这副刻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联原为作者七律中的一联,摘出刻挂后成为一副几乎家喻户晓的名联。“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句中的“马革裹尸”一典则是源出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该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句诗反用此典。亦见于清末民国时期的革命家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回答2: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裏尸还”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二十七课。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回答3: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青山上到处都埋葬着壮烈牺牲的壮士骨骸,不必马革把尸体包裹起来运回家乡。
【原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回答4:

这句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之一》,全诗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