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一些病人问医生癌症会不会遗传,能不能进行预防。对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地下结论,大量医疗实践发现,遗传因素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确实起一定的作用。
癌症的家族遗传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目前认为,这可能是由染色体畸变造成的。正常人体每个细胞有46条染色体,各种致癌因子可以引起染色体畸变,使得染色体在数目形态上均与正常细胞不同,这种染色体的畸变有时会遗传给后代,使其下一代具有患癌的可能性。具有患癌可能性的人并不一定得癌症,只是患癌症的机会比普通人大些而已。比如吸烟者很多,但得肺癌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除和吸烟时间长短有关外,还和个人的体质或患癌的其它因素有关。即癌症的发生决定于内因和外因,癌症体质只是具备了某种内因,如果再加上外界致癌因素,如放射线、吸烟等的作用,癌症才会发生。
总之,癌症和遗传确有一定关系,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虽然可能因遗传而有癌症素质,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得癌症,应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另一方面要更加注意防癌,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哪些肿瘤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呢?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肿瘤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完全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性肿瘤;另一类是没有发现遗传的物质基础,但是有明显遗传倾向,即有所谓“癌症素质”遗传的癌症。遗传性肿瘤不多,常见于某些儿童肿瘤,如儿童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它们均属遗传性疾病,由异常的基因决定,带有异常基因的人,80%~90%将患该类癌症。
另一类具有遗传倾向的肿瘤,是由遗传性发育障碍引起的,如家族性环结肠息肉、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这些癌前病变本身具有遗传性,但不一定都发展成为癌症,只是有发展为癌症的危险。如家族性环结肠息肉,如不予治疗,容易发展为结肠癌;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患淋巴网状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肉瘤。还有些癌症,虽然没有发现确切的致癌基因和染色体等遗传证据,但其发病有时表现出明显的家族性,即某一家族中的多名成员具有“癌症素质”,家族中多代或一代中多人患同样的癌症,如胃癌、大肠癌、乳腺癌、子宫癌、肝癌、肺癌都有所谓“高癌家族”的报道。胃癌病人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和兄弟姐妹)得胃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平均高3倍;乳腺癌、子宫癌、肝癌和食管癌也具有较强的遗传性。因此,具有癌症家族史的病人应更加注意患癌症的可能性。
就目前病因学研究结果看,癌症与遗传有关,但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不同的肿瘤可能有不同的遗传传递方式,而遗传因素在大多数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是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或倾向性。所谓癌症遗传易感性,是指在相同生活条件下的人群中,有的个体有更易发生癌症的倾向。在一定的遗传特征的基础上,癌症是否形成,还取决于精神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及生活习惯等诸多后天因素及外界致癌物的综合作用。
因此,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得癌,易感人群和高癌家族成员也不是对任何癌症都易感。对癌家族成员来说,完全不必惊慌失措,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从预防角度看,早期发现这些具有遗传因素的易患者,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必将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只要到肿瘤专科医院进行定期体检,就能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
癌症与遗传因素有关,存在家族聚集现象,但不是象遗传病那样的有明确的规律,所以现在还没有肯定的数据,能说明这种概率是多少,只能说有癌症家族史的患癌症的概率比没有家族史的稍高,但也不是必得癌症,所以不要太过担心。
得癌症得概率肯定要比一般人高
没有固定的比率
当然也有遗传的部分因素
但是只要你多锻炼身体,给自己设定一个良好的自身环境和外界环境,相信比率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