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1966)是一部法国经典超爆笑战争喜剧片,由两位著名的法国喜剧演员布尔维尔(Bourvil)与路易·德·菲耐斯(Louis de Funès)主演。
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一架英国皇家轰炸机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轰炸任务中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机上的一名英军中队长与两名士兵被迫跳伞逃生,并约好在德军占领的巴黎市内的土耳其浴室见面,他们降落在巴黎的不同地点,得到两名法国人,一个是油漆匠,另一个是乐队指挥的帮助,他们结成了生死同盟,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生死游戏。
虎口脱险”是如何拍成 一
1966年,是人类近代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法国宣布退出了北约组织,那一年,圣雄甘地成为印度首相,那一年,中国正在经历一次风雨飘摇,那一年,列侬宣称“披头士乐队比耶稣更加流行”,那一年,法国银幕上出现了一部将被永远记入史册的卖座喜剧片---《虎口脱险》。1700多万的入场人次令它成为当之无愧的法国影史票房冠军,直到1998年,才有《泰塔尼克号》以2000万的人次刷新了它保持了三十多年的纪录,但它仍是法国影片的票房纪录保持者,直至今日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手创造这一神话的正是堪称法国影史最伟大喜剧片导演之一的热拉尔·乌里,他1919年出生在巴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7岁时他决心当演员,最终在法国国家戏剧学院500人选5人的新生招考中脱颖而出,得偿所愿。毕业之后,他开始活跃在话剧舞台和大银幕上,就在事业即将起步之时,二战爆发,有着犹太血统的他为逃脱盖世太保的追捕,被迫带着自己的奶奶、母亲和正在怀孕的妻子贾克琳·罗曼逃到了瑞士,在日内瓦偷偷的继续自己的表演事业。50年代末期,他开始尝试剧本写作,1960年,离婚后的他在女友米雪尔·莫岗的激励下做出了改行当导演的决定。头三部电影《炙手可热》、《威胁》和《恶有恶报》都是犯罪题材的黑色电影,但在拍摄《恶有恶报》的时候,一天,在片中担任小配角的喜剧演员路易·德菲奈斯和他聊天时说的一句话,彻底的改变了乌里的命运。
德菲奈斯说:“你觉得自己是那种剧情片或现实主义电影的导演吗?如果是的话,那你一定是自己都看走眼了。因为你是一个喜剧片的作者,你只有自己先承认了这点,才能真正的表现出你自己。”就此,乌里决定转攻喜剧片,首部作品就是1964年他自编自导的《暗渡陈仓》,主演则是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喜剧名角布尔维尔和名气小的多的德菲奈斯。这时候的德菲奈斯已经50岁了,从影20年已参演过120部电影,但却几乎全是群众演员或跑龙套的角色。64年先期上映的《圣托配兹的警察》和《方托马斯》终于令他开始有了一些小名气,但真正出名却还是靠《暗渡陈仓》一片。
在《暗渡陈仓》上映时,电影院的海报上打的主演是“布尔维尔与德菲奈斯”,但两人的名字却被分成了上下两行。而等到《虎口脱险》上映时,他们的名字已经被写在了一行中,德菲奈斯的片酬也和布尔维尔拉平了。这时候的德菲奈斯早已今非昔比,他会在拍摄现场主动的为新人提出“谆谆教导”,就像别的前辈当年对他所作的一样。
“我知道那种日子是什么滋味,我可不想再过那样的日子了。金钱带给我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更加自由的挑选我想出演的电影。入场观众数目少于50万的电影丝毫不会引起我的兴趣,我有足够的经验,我了解观众,我一看剧本就知道这部电影会不会红。我觉得没法合作的导演,我会斩钉截铁的对他说不。要让我参演一部电影,你必须要保证我能够始终有发言权,即使在后期剪辑阶段。我和导演一样清楚,什么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东西。”
乌里和德菲奈斯一直都是好朋友,也有过多次的合作,不过在关键问题上德菲奈斯却丝毫不会让步。拍《暗渡陈仓》的时候,他就为自己的戏份少于布尔维尔而闹过一次24小时的罢工,直到导演答应为他专门补写一场戏后才告罢休。对此,布尔维尔则显得十分大度,比德菲奈斯小三岁,却早已尝到成功滋味的他十分理解搭档面对迟来的光环时的心情,他知道导演给德菲奈斯加戏的幕后原因,他也同意让德菲奈斯的名字和自己一起并列在电影海报上,当记者试探他的反应时,他也始终对搭档有赞无弹。
《虎口脱险》是一部经典的法国战争喜剧片,由杰拉尔·乌里执导,路易·德·菲耐斯、安德烈·布尔维尔主演。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81900/9793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