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书为何竖排、从右到左读?

2024-11-22 13:47:4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古人写字,都是竖行排列,又是从右到左。这种习惯在我们看起来,荒唐又别扭。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picurl?url=https%3A%2F%2Fiknow-pic.cdn.bcebos.com%2F0824ab18972bd40786d2c53570899e510eb309e4%3F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

有人说,最直接的原因,应该与用毛笔写字,和写在竹简上有很大关系。

先说竖行排列。因为古人用来写字的竹简是一片一片的,写字的时候只可能从上到下,一片一片地写,绝对不可能从左到右,那样是没法写的。而且假设竹简绳子断了,脱落了,混在一起了,你基本上是不可能把它重新编排的。或者某一块烂了,你想换一块也非常的麻烦。

为什么又要从右到左写呢?因为竹简书是卷起来写字的,因此最好是往左边展开。你要从左到右写,那卷起来的竹简部分就会挡住你的手,让你的书写非常不方便,不顺畅(有人又说,古人写字是现在竹片上一片一片写好,再穿起来的)。还有,用毛笔的特点是要慢,要细,要悬垂着写。只有从右往左写,右边的竹简上都有墨,你才不会把手靠在上面。

这些说法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其实不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知道,字并不是从用竹简写才开始有的,书写工具也并不是最早就是毛笔。最早的甲骨文,那是用刻刀刻在龟甲兽骨上,刻在石头上的。仔细看甲骨文,我们会发现,龟甲兽骨上的字,也是竖行排列,也是从右到左刻起来的。这又怎么解释呢?龟甲兽骨以及刻刀,就不存在竹简和毛笔那些问题了,为什么依然是这样的呢?换句话说,古人竖行排列,以及从右到左书写的习惯,并不是从竹简、毛笔开始的,而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picurl?url=https%3A%2F%2Fiknow-pic.cdn.bcebos.com%2F9c16fdfaaf51f3ded069aeac9feef01f3b29791a%3F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

其实,一个民族任何集体习惯的形成,都不应该是形而下的,物质主义的去理解,而应该是这个民族一种长期的心理积淀,而这种长期的心理积淀,应该是文化的。

有一句笑话:说古人的书为什么要竖行排列呢?因为古人很尊重书,很相信书作者说的话,他在读书的时候,只有从上到下读,才会不断地点头,表示认可。而今人读书,他对书不够尊重,也不相信作者写的那些东西,所以是从左到右,他表示的意思是不断地摇头。这个笑话是用来讽刺现代人写东西粗制滥造,但同时也表明了古人对文字对书籍的尊重。

/picurl?url=https%3A%2F%2Fiknow-pic.cdn.bcebos.com%2F728da9773912b31b6b79dbe18d18367adbb4e1e5%3F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

事实也是如此,《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这说明了古人把文字当成一种非常神圣的事物,因为当成神圣的事物,所以值得人们足够的尊敬。

在文化心理上,古人是以右为大的。为什么以右为大呢?这应该是出于对最勤奋的右手的尊敬,因为我们右手干的事情总是最多的。也就是如此,古人在写字的时候总是从右到左。这种尊重,还不只是体现在书写习惯上,还体现在写字之前。我们古人写字之前都是要焚香沐浴净手的。

而再说从上到下的书写习惯,这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人认为,智慧都是从上天来的,是上天给予的,从上到下写,也就是连通天地,打开通往上天的道路。

/picurl?url=https%3A%2F%2Fiknow-pic.cdn.bcebos.com%2F4d086e061d950a7bf120580c01d162d9f3d3c9e5%3F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

这种“以右为大”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书写中的体现,也不是某一个人规定的,而是在人们长期对文字的尊敬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最后积淀在民族的文化心理上,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而我们现代人不尊重书籍,不尊重文字,对书写没有敬畏之心,胡编乱造,缺乏仪式感,想想我们的古人,我们真应该脸红啊!

回答2:

看到这个问题就点进来了,还真是没想仔细过这个问题,莫名感兴趣,于是经过我刚才的思考暂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古代以竹简为写作载体的历史,就像大家所了解的那样,竹简是一卷卷的,而且很长,一般写到哪卷到哪,不会全部铺开。还有个前提,从古至今人们大多数以右手写字为主。这样不难理解,如果竹简是从左侧开始写,那么右侧的竹简会硌右手,可能因此久而久之从右自左的写作顺序就形成了。

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定是竖排而非横排呢?如果是横排,从竹简上端往下写,也会硌手、硌胳膊。那么如果是横排从竹简下端往上写呢?好像行得通哎,不会硌手,而且不会存在左右的问题。于是,想到这我又想不通了。

于是这时我想到汉字最早的载体并不竹简,而是甲骨文,会不会跟甲骨文的写作顺序有关呢?或者是否跟某些思想有关?

的确,查看甲骨文的读写顺序,也是如此。我们知道文字是一种文明的体现,其中蕴含了古代人的智慧,并且文字的发展受到思想、信仰、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代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天是一种神圣的存在,天生万物,俗话中的“老天爷”就是最世俗的体现。因此汉字的写法从上而下也就成为习惯。且我国古代以右为大,大概是由于右手负担了大部分的劳动任务,价值和创造力比左手更大。

其实,对于古代人来说,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神圣的存在。“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可见,写字本来就是一种神圣到足够让人们为之形成仪式感的事情。结合刚才的文化思想,那么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就显得那么合理、自然了。

汉字文化的确博大精深,每每读到古代诗书文章精彩之处,都会为古代人的睿智所动容,因此写字和读书在今天也仍然值得被人们当做一件神圣的事情。让我们读起来,写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