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比起我们现代人,古人在某些场合和仪式上可是讲究多了,比如说现在大多数的婚礼上,多是司仪会在新郎新娘同台的时候才会说一些漂亮话,而在古代,新娘身边的喜娘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主要承担起帮新娘开脸、梳妆、换衣、扶持、伴轿、送入洞房……一系列繁琐而庄重的仪式和程序,而说吉祥话更是必得从头说到尾、从大礼开始说到新人进洞房。
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新郎要手持发梳,亲自给自己的新娘子梳头,这时候喜娘就会在旁边唱词:''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四梳老爷行好运,出路相逢遇贵人;五梳五子登科来接契,五条银笋百样齐;六梳……''就这样,一直唱到''十梳夫妻两老就到白头'',可以说,这段唱词是完完全全唱尽了普罗大众一生所能享受到的所有的来自婚姻和家庭的美满与幸福,其中这一句''五子登科''更是人们对于儿孙后辈们最大的祝福,而且这句吉祥话在今天也常在人们口中出现。可是,如果被人问起,你知道这''五子''是哪''五子''吗?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三字经》里有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是的没错,所谓''五子'',即是窦燕山的五个儿子,因为窦燕山作为父亲,教导儿子的效果十分优良,膝下一共五个儿子,都被他教导得十分优秀,长大后个个高中皇榜,扬名立万、光宗耀祖。
其实窦燕山这个人,一开始本不是什么好人,他原名叫窦禹君,出身富庶之家,却为富不仁,行尽坑蒙拐骗之能事。大约是多行不义,年至三十仍膝下无子,有一回窦燕山睡觉,梦见自己已经过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正、品行不端,已被天帝知晓,并降下罪罚,令你一生无子,还短寿,你要快快改过,积德行善,才能挽回天意。''
窦燕山醒来后,细思极恐,于是立志要做一个善人。他开始行善乡里,修桥铺路、建设学堂、拾金不昧、救济穷人,天长日久,窦燕山真的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善人,乡里百姓都称颂他的功德。这一日,窦燕山又梦见了自己的父亲,对他说:''你的善行已经上达天庭,天帝已经饶恕了你的罪恶,以后你会有五个儿子,个个能金榜题名,而且你自己也能长寿到九十岁,寿终正寝。''窦燕山醒来后,心里十分高兴,但还是不曾懈怠,反而更加积极地积德行善了。
后来,窦燕山果然有了五个儿子。因为他自己作为父亲德行好、重礼仪,而且善名远扬,受人敬爱,给自己的儿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营造了和谐的生活环境。于是,他的五个儿子果然如梦中所言,都金榜题名,在政治上做出了超群的成绩——长子窦仪在后晋时高中进士,入宋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成为了宋初时的一代名臣,而且,在他去世后,宋太祖赵匡胤曾悲伤地感叹:''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
次子窦俨,也是后晋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三子窦侃,在后汉时中进士,曾任起居郎;四子窦偁,是后汉时的进士,曾任职宋左谏议大夫;五子窦僖则是后周的进士,任宋左补阙。
窦家一门五子,都算是功成名就,在当时传为美谈,人们称他们为''窦氏五龙''。不止如此,窦燕山的八个孙子,同样也都十分显贵。最后,窦燕山官至谏议大夫,一生享尽富贵荣华,到八十二岁时,窦燕山心有所感,便与亲人好友告别,然后沐浴更衣,无病无痛,安然长逝。
于是,''五子登科''就成了一段佳话,惹人艳羡,争相传唱,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句表达祝福与祈愿的吉祥话,一直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