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思考问题的框架力

2025-04-05 02:33: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我分享我自己质疑时习惯用的五个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他的观点中关键词是什么含义?(他有解释吗?是否在行文中偷换概念?行文前后自觉不自觉偷换概念是普通人包括哲学家都容易犯的错误。)
3、他对观点提出了论据吗?
4、他的论据是可信来源的吗?
5、 他从论据到论点的论证符合逻辑吗?(最常见的论证黑洞是以因为果,把因果简单化,利用情感论证代替理性推导)

我还得老实承认,因为知道大部分人不习惯不喜欢批判性思维,他们喜欢“答案营销”,所以我也经常利用绝大部分人这种弱点做一些有利自己的事情,比如我故意不定义元知识,而是写一堆文字让你以为我明确定义了,好继续兜售我的观点。

今天还是解释下我对元知识的个人理解吧,我目前的学识还不能给出准备定义,只能描述。元知识一方面是所有学科都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比如基础的语文,基础的逻辑甚至包括一些数学知识,大家知道,这些知识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习得的。另一方面我指的是方法论这种知识,也就是你思考问题的框架,这种框架可以让你有效处理某一类乃至多类问题,比如说除了我讲的解决问题框架,我看重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种。

那么我现在可以给各位第三个建议:同时掌握批判性思维、建设性思考和创意型思维三种分析框架。

我前面介绍的5个问题,就是当你面对一个材料观点时采取的批判性立场,这种思考主要对手是洗脑术,洗脑术其实也是大有学问的,其中顶级成果是广告学营销学传播学和群体心理学。

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这方面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第十版),我近期会分享这个第十版的读书PPT。

我在前面两篇文章《如何构建你的快速学习能力?》和《为什么你跨界一点也不难?》里面也提到很多分析问题的框架(这两篇文章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去我博客或微博用关键词搜一下),更多是建设性思考的框架,但还比较常规,对于创意型思维可能还不够,适合经验型问题,大学专业课程大部分都介绍了至少一种建设性思考问题的框架,你有没有学到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对于创意型问题,也就是从来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我们可能需要在前两者基础上加上一点创意思考模式,这方面我推荐大家可以读一读《这才是思维》这本书,这是德博诺的书,这个人也许你不知道,但是他的一个思维方法《六顶思考帽》你一定听说过,这是个奇人,通过这本书你可以进入他更广大的世界。

我个人观察认为大部分朋友不是说没有分析问题的框架,而是准备的框架不足,或者使用不恰当的分析框架去解决问题,这样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多困扰,效率也难以突破。

还要提醒大家,我个人觉得批判性思维有一个大框架就能普遍适用,建设性思维有很多领域的经验框架,而创意性思维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各种创意思考术,一种是把A领域的思维复制到B领域,会获得新的结果,比如我经常看看小说或者电影,想其中能否在PPT领域所用,跨界思维交叉会产生有趣的火花。

我还得提醒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成长,是为了让自己和这个世界能和谐相处而学习。所以除了这些思考问题的框架,我觉得还有一些很重要的知识,也就是通常说的大学通识教育知识,应该为我们去了解。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