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构成: 氯化钠、硫酸钡、氢氧化钠等。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或原子团带上电荷。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钠就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扩展资料:
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结构示意图一样,人们可以用离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离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小圈和圈内的数字分别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当然,在书写离子结构的时候需要注意离子核外电子一般为8电子(或2电子)的稳定结构。
由电子转移(失去电子者为阳离子,获得电子者为阴离子)形成的。即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由于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离子既可以是单离子,如Na+、Cl-;也可以由原子团形成。离子键的作用力强,无饱和性,无方向性。离子键形成的矿物总是以离子晶体的形式存在。
金属离子:
NH4+ (溶液或固体)———在被测物质中加入强碱如NaOH,研磨或加热,如果放出刺激性气体,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物质中含有铵根离子。
Fe2+ (溶液)———在被测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新制氯水,然后,如果产生血红色沉淀,则原被测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Fe3+ (溶液中)———在被测物质中加入KSCN溶液,如果产生血红色沉淀,则原被测溶液中含有铁离子。
Na+ (固体或溶液)———用焰色反映检验,如果其火焰为黄色,则原物质中含有钠离子。
K+ (固体或溶液)———用焰色反映检验,如果其火焰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则原物质中含有钾离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离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氧化钠、氧化镁等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等强碱,以及氯化钠、硫酸铜等绝大多数盐类。
由离子构成的固态物质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质硬而脆,熔点、沸点较高,熔融(或溶解)时能导电,多数能溶于水。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氢气、氧气、氮气、液溴、硫、磷以及稀有气体等多数非金属单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硫酸、硝酸等含氧酸,氯化氢、硫化氢、氨气等气态氢化物,水,有机化合物等。其中除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外,其他分子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固态物质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质地松脆、熔点沸点较低,多数可溶于有机溶剂。
从物质的类别看,强碱、大部分盐、大部分金属氧化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具有熔沸点高、硬度较大、密度较大等物理性质,从晶体类型看,离子晶体都是由离子构成的。这样的物质常温下一般不导电,熔融或溶于水都能够导电。
从化学式来看,只要化学式中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绝大部分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CaO、KOH、NH4Cl等。常见的例外的物质是AlCl3,氯化铝是由分子构成的,熔沸点较低。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