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正常人发现甲胎蛋白偏高,则可能是疾病导致的,尤其是肝病、肿瘤等。正常人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是:
1、肝病:肝癌、肝损伤、肝炎、充血性肝肿大、先天性酪氨酸病等导致甲胎蛋白偏高。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甲胎蛋白都会升高,因此正常的成人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是提示肝癌等疾病,甲胎蛋白会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而此时,肝癌的症状还是很不明显的,肿瘤也比较小,因此如果及早发现甲胎蛋白偏高,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新生儿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也会引起甲胎蛋白偏高,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
2、肿瘤: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常会引起甲胎蛋白偏高,也是需要注意的。甲胎蛋白偏高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有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
3、其他:如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扩张症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有眼结膜毛细血管扩张、甲胎蛋白显著升高等特异性表现。
肿瘤特异性抗原甲胎蛋白(AFP) 自1963年发现以来已广泛用于临床,是早期诊疗原发性肝癌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最重要的手段。它来源于胚胎和胎儿期的肠粘膜中,成年人中几乎不存在。建议:1)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在60%—85%之间,若AFP值大于400UG/L或持续增高水平者,谷丙转氨酶(SGPT)正常,排除妊娠、生殖胚胎恶性肿瘤后,即可诊为本病。 2)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轻度或中度升高,但多半不会超过300UG/L,持续时间大多不超过2个月,发生在肝细胞再生增殖期,当病情好转时,SGPT下降,AFP亦随之下降。 3)来源于内胚层的肠胃道肿瘤:肠胃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AFP值可升高,但很少大于200UG/L。 4)睾丸肿瘤:是生殖腺肿瘤之一,起源于卵黄囊,故血清AFP值多有升高,并与肿瘤大小有关。 5)妇产科中的应用:卵巢内胚窦癌AFP明显升高。不仅仅用于诊断,而且可用于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用于鉴别正常妊娠与绒癌,后者不增高。胎儿出生前期若母体羊水AFP异常升高,可能伴有胎儿疾病如子宫内死亡,遗传缺陷等疾病。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
肿瘤表面标志物之一,作为疾病筛选的初级普查方法。对肝脏疾病特别是肝癌有比较高的特异性。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 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
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