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之前,教师资格证是各省自行安排的,是非统考;改革之后,教师资格证为全国统一考试,是统考。预计到2016年11月底,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全部实行统考政策。
教师资格证统考和非统考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有:
考试形式:改革前各省自主命题,改革后全国统考。
考生范围:改革前非师范类学生与其他社会人员要参加考试,改革后师范类学生也纳入全国统考范围。
考试科目:改革前考教育学和心理学,改革后考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学科教育知识和能力。
考试方式:改革前是笔试和面试,改革后是机考和笔试加面试。
考试内容:改革前指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参考教材,改革后不指定统一的参考书。
成绩年限:改革前笔试长期有效,改革后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两年。
报考资格:改革前大专以上资格可报考,改革后大专以上,多数考试需本科以上学历。
发证时间:改革前教学能力测试通过立刻发证,改革后部分科目增加教学实习经验。
证书有效期:改革前未规定的,改革后有效期3年,5年一周期定期注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资格证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1)统考: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
(2)非统考:省教育厅有关部门组织的省内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省考和统考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考试组织方式不同。教师资格考试改革,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是必然趋势。考试科目也有变化,
省考:考试教育学、心理学。
国考: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科目一综合素质,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科目一综合素质,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
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
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
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
一般省考比国考简单,通过率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