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答主观题回答,要答出要点,要点要齐全,逻辑性要强,才能做到得高分、不失分,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评价现实问题作为高考复习的重点,它往往是运用新资料(文字、图像、数据、图表等)所提供的信息设置疑问,而这些资料信息作为解题的依据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就要求学生掌握解读有效信息的方法,其关键是对材料和图表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解读,并能够为题所用。
例(05年高考题):根据图4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1) 根据图4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 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解析]:(1)根据经纬网确定为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日温差、年温差都大,降水少,风力强。沙漠广布;为季节性河流或内流河;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此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再结合材料信息确定:主导自然条件是水。(2)干旱区的农业过度开发势必引起水资源的争夺,其后必然导致水资源相对短缺,耕地缺水,又因气候干早,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2、地理主观题有很多涉及对地理现象和原因的剖析以及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诠释,而要做好这一切,就必须明“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使用地理术语,提高准确表述地理问题的方法。尤其要重视源于教材和固化的描述性语言。争取“学会说话,有话好好说”。例如:地震波传播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地质构造中背斜地形往往倒置(即背斜成谷)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气候类型中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终年温和多雨”,热带沙漠气候是“终年高温少雨或炎热干燥”等。02年高考39题第4小题考查历史上黄河下游经常河水泛滥的原因的答案是“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降水集中”。04年高考36题第4小题考查中亚咸海沿岸开垦时大量引河流灌溉,而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这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答案是:“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发生过程: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表层不断积累”。
3、理清知识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即思维简图),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明确思考模式与方法,提升地理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例:冰岛南部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D]
A.苔原气候──太阳辐射 B.冰原气候──纬度位置
C.温带海洋性气候──暖流 D.温带海洋性气候──大气环流
地理主观题立足于学科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与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能力考查的学习导向。
高考地理主观题在文综卷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学科内综合题(它往往是以区域问题为切入点,应用区域地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另一类是跨学科的综合题(它是以历史史实或社会热点等材料考查学生临场遇到新问题的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与独立编制答案的表述能力等。
技巧还是要靠自己练出来的。
首先,你起码要看下课本中是怎么说的吧。比如:课本上说的地形特征,北美两边高中间低,两边为山地,中间为平原;我国东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平原、山地为主。(清楚地理术语)
其次,要看看有什么区位条件可以答进去。交通、水源、地形、土壤、气候、市场、劳动力、政策、机械、动力(能源)、原料、历史文化等等。比如:福特汽车可以实现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因素有什么?1、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和通信技术的产生和普及。2、充分利用各国的劳动力、原料和技术资源。3、各国政策的优惠支持。
然后,要知道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地理概况,包括各地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
最后,就是你要在做到上面三步骤后(既你真的熟悉和理解课本、清楚地理术语),通过练习增强自己的熟悉度,注意求精不求多。(做题时要看清楚题目或图中给出的当地信息)
那区位因素的要点(比如说地形特征,以什么为主(平原、山地、高原、丘陵、洼地、盆地))反正我就是这样做的,我高考时地理90多分(满分100分)!
一定要看图,从图中找有用的信息。可以从地形类型以什么为主,地势的情况,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这三方面,
比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主要的地形区有(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地理主观题中有读图题,是靠自己平时的积累来写的。
其他的题就比较简单了
可以多个方面去考虑
不要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固定思维里
围绕主题,从地形、气候、环境、地质、人文、历史、政治等方面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