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陈胜、李自成、洪秀全的失败有何共同点?

2025-04-08 00:53:3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为何失败。他们的失败各有各的不同,但也有共同点。除了历史的惯性之外,他们失败的共同点就是没有建立起的利益团体。再就是未成事而腐败。败亡就是必然。历代农民起义中,首举起义的没有成功的,几乎是一个铁律。如秦末陈胜吴广,东汉末张角,清末洪秀全都是如此,首义都撼动当政者的根基,但却往往为他人作嫁衣裳。何以如此?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起义,他标志着历代普通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的开始。陈胜吴广起义的最大的政治宣传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预示和标志着贵族的时代即将过去,布衣卿相的时代已经来来临。这是一群不甘现状人们。这是一个不安分的时代、是有想法的农民,对财富和地位有着急切的渴求群体。“苟富贵,勿相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见陈胜绝非一个安于现状的普通人,这在一群衣衫褴褛的戍边闾左中间是很难得的。可见陈胜却有“鸿鹄之志”。


大泽乡起义敲响了大秦的丧钟,但最后陈胜最先覆灭。陈胜败亡的首要原因就是称王太早。成为众矢之的。低调,闷头发大财。要知道枪打出头鸟,张耳陈余在也曾建议陈胜不要过早称王,“愿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但陈胜不采纳不听,自立为王。再就是起事以后没有建立的的核心部队,没有谋略之士给陈胜谋划和战略指导,未成事而先腐败这是最关键的。就凭这一点就难成大事,没有成就天下的气象。最后就是对自己出身为耻,称王后,对于故人亲人陈胜的行为很差,结果是“诸故人皆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而且对大秦很轻视,认为自己必得天下。傲慢之心溢于言表。过度自我膨胀厉害。但陈胜起义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预示着大秦灭亡的必然。


张角,历史上,第一个以宗教力量作为起义指导组织,张角可以说是“邪头子”。东汉末年“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公元184,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由于起义领导者和宗教领导者突然去世,导致起义失败,但同样敲响了东汉的覆灭的丧钟,东汉进入军阀混战时代,最终三国鼎立。张角本人应该说乏善可陈,历史记载不多,黄巾起义失败就是因为他过早死亡。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的咏菊诗颇有气魄,宋江都借用黄巢的诗句发牢骚。黄巢是历史上第一个流寇成事的,他失败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稳固的根据地。被李克用几十万兵处于包围之中,连粮食都没有。只好吃人肉充饥。不善领导属下,逼反朱温以及其他部属。和陈胜一样,称帝以后,忘乎所以,没有对唐僖宗进行彻底剿灭, 让朱温和李克用联合用 击败。在就是没有和大唐官僚阶层揉合在一起,而且只会破坏,不会“建设”行为做事太残暴,一个“皇帝”在没有官僚和地主的支持根本无法立足,难成大业。官僚阶层是成霸业的基础,黄巢的失败就是政治目光短浅,流动做战,没有根据地原因。最终导致失败。也包括他的腐败。


李自成是明末最大起义领导者,他推翻了腐朽的大明王朝逼死崇祯皇帝。可以说,李自成和黄巢几乎一样,其兴盛迅速,其败亡也快。李自成刚刚成事就败亡了,李自成由于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他的精锐一旦在山海关覆灭,其政权在河北、山东、山西就立刻陷入全面崩解。这就是流寇失败的失败的主要原因。“高围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朱元璋成就天下的根本。


可以说,稳固的根据地和后方实在台重要了。另外一个农民起义组织要想成为统治天下的皇帝,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利益集团。或者是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秩序,稳定自己内部,与地主阶级彻底结合。这是成天下的必须要做的,可惜这些李自成都没有做,这就说明的李自成政治集团还是一个农民团体,还没有转化为政治利益集团。李自成本人和其集团极度自傲自满,国家虽然建立,但制度上尤其军事制度没有建立和完善,可以说一但大败,就几乎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甚至彻底失败。


如果历史给李自成一年的时间。李自成应该是还有一定机会了。也不会如此速败了。为何朱元璋和刘邦能够和地主士绅阶级迅速结合和他们完全融合,而李自成却不能。李自成缺乏自己的官僚体系,大明的士绅阶层是又无法被取代和被信任。这也是李自成的一个悲剧。而就个人能力而言。李自成既无雄才大略、也无审时度势能力。


洪秀全和张角一样,也是“邪教头子”“神棍”。同样也是依靠宗教的力量和愚民发家的。可以说,历代起义者最无耻,最无能,最好色,最混蛋的就是洪秀全了。洪秀全,生于1814年,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1851年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称天王。1853年定都南京,值得称道是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英国政府曾派使者与洪秀全联系,表示如果洪秀全承认英国在华利益就对太平天国提供援助,洪秀全没有同意。其死后太平天国运在曾国藩的剿灭下失败。洪秀全是文也不行武也不行,能够成事当“皇帝”实在是费解。一个不第秀才,胸中毫无丘壑。也无雄才大略。昏庸无道,实在是比清王朝更腐败和无能、他的起义只是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其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洪秀全的败亡就在于他的腐化堕落,以及他的“宗教”并不适合华夏本土意识,水土不服是根本,洪秀全的宗教是号召和迷惑天下臣民百姓,但最终连他自己都信了,应该说洪秀全的忽悠很成功,史无前例树立了一个独一真神一一皇帝与上帝的结合体。洪秀全的失败就在于脱离中国的实际,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是无法用宗教进行统治的,再说洪秀全就是表面上的宗教而已。

回答2:

缺乏深远的谋略和宏大的战略眼光。管理能力和指挥水平也参差不齐,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难以招架。

回答3:

他们失败的共同点就是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不知道起义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只是为起义而起义。

回答4:

格局不够。在起义刚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被权利蒙蔽,只顾自己享乐,忘记了起义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