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既然叫唐山大地震,那就应该多有一些地震的片段,可是上面的,除了只有23秒的地震,其余的都是一些感情,这种片子应该拍连续剧,对我来说,唯一最感人的只有王登说的那一句“我醒来时,发现我爸爸就死在我身边。”这里,照所有人来说,都是很沉痛的,何况是,那么小的,仅仅只有5岁的小女孩,她也很爱自己的弟弟,什么都让着弟弟,让我很感动,唯一有一点不好,就是一直在做广告,和很假,她们喝的酒都是剑南春,一直都是。还有在最后一点,一位妈妈她的女儿的腿被压到了,母亲却在一直喊女儿,像这种情况,都是叫女儿小名,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叫女儿的。
再说地震的真实性。
中国在 1975年,首次成功预测出辽宁海城7.3级地震,使800万人逃过劫难,亦令举世震惊,不但打破了全球短期地震无法预测的神话,更奠定了中国地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唐山地震时任地震地质大队队长、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的黄相宁说,唐山地震被测出充份证明了当年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地方性「群众观测站」及其「土办法」如地应力、水氡、旱震(从气象上预测地震)等预测地震技术均相当准确,亦非常重要:「它不能预测出小地震,但对大地震很敏感,尤其这些站分布在各地区,可以非常准确地预测出当地的大地震。」
所以说唐山大地震是存在的。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打的非灾难牌而是感情牌。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次 哭了两次 真的很感人 这就是人性的本质 这就是母爱的光辉。
唐山大地震把多少生命都葬送了 它阐述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
本来 这部电影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
我想大部分都是不属实的 只有那个地震应该和真实场景差不多把。
毕竟冯小刚投资了那么多打造这部电影。
地震场面有8分多种 有些人说唐山大地震才23秒 很不真实。
可是我想说 导演不就是通过这部电影 这个情节来淋漓尽致的体现出这场大灾难么。
其实,我感觉这个电影有的细节还是没有体现的最好,虽说耗资很大,但真正震撼到人们心灵的没有什么,也就是说,比我想象中的有点差距。
里面让人感动的话还算蛮多的,例如,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的确,现在生活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有了飞的跨越。人们越来越不懂的珍惜,人与人的情感越来越淡薄,这也就是说为什么80、90后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最根本的还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轻视了情感。
个人认为,大地震还不如电视剧江姐好看呢
基本上唐山大地震真实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也符合当时的年代背景。
当然在影片表现地震之后的那些年代里,略微有些不符合时代的事物出现,但不影响大局。比如,陈道明和老干部合唱走进新时代,是98年的作品,但电影中,唱完歌回到家,电视里是97年春节联欢晚会。
剧情应该是虚构的。
坦白来讲,我个人对这部电影没有多少感动。因为我感觉这里的感动有些做作。许多情节的设置是为了赚人眼泪。而不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或者批判的角度去看这场灾难。确实,通过描述地震幸存者的后来的生活,想展现一个人文关怀的态度,但是毕竟剧情有些牵强,它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大结局,但是正是这样的结局在现实中太少。大地震一方面通过多数人的灾难换来人们的眼泪和同情,一方面捏造了一个极少数几乎不存在的美丽的结局为整个故事做了结尾。
我个人感觉像这样用灾难绑架观众,挺没有意思的。
我今天才去看的 原本以为是讲地震现场生离死别的惨状 结果看了才知道电影内容不是这些 它从一个家庭的缩影描述了灾难对人的沉重打击
看到最后我感觉到地震灾难中伤害的不止是遇难者 它对幸存者更是无法形容的打击 活着的人每一天内心的折磨不比死了强吧
我印象最深的是陆毅让方登流产时她那句“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牺牲”哭的西拉拉的 后来方登去帮助救灾时看到妈妈为了救女儿牺牲了她的腿 她应该能原谅了当年妈妈的牺牲
死了是牺牲 活着的面对牺牲更沉重
我92年的 看电视时什么分手心碎什么的从来没感觉 生离死别才是最无可奈何的事情 只希望地震不要再光临地球了 纪念墙上的每个名字都是生命啊
这电影改编小说《余震》真实性可能一半一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