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前准备及播种
1.选地整地
紫山药是深根植物,耐肥力强,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温暖、地下水位在1米以上、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丘陵地区适合单沟单行种植,在上年冬季之前要把种植沟挖好,按120厘米带划线挖沟,沟宽50厘米、深60~100厘米。将挖出的土放在沟两边,任其经冬季冻融日晒风化,于第2年春天土壤解冻后回填沟内,回填时要分层踩实,以防止夏季遇到大雨塌沟使紫山药的根茎折断。然后施肥做畦,畦宽120厘米,使沟居畦中,两边开宽20厘米的排水沟,用于截流和储藏雨水,便于灌溉和防止土壤流失。
2.施肥
选好地块后,挖沟时可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667平方米施入复合肥50公斤、生物有机肥2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施肥方法:按土肥比3∶1拌匀后,翻施于种植沟内的浅表土层,施肥深度不超过30厘米。同时,每667平方米施入40%辛硫磷15克,进行土壤消毒。
3.选种
紫山药一般采用块根切块繁殖。因紫山药块根有顶端生长优势,为了有利于出苗、齐苗,应选择无病虫和损伤的块根上半部按3厘米×3厘米纵切成种薯块,每个种薯块都应带有顶芽,并将草木灰涂抹在种薯块的切口上,晒1~2小时后在室内存放2~3天,待切面愈合后播种,或将切好的种薯块浸入0.5%甲基托布津溶液中5分钟,晾干后播种。
4.播种
一般4月中旬直播,播种密度为667平方米2000穴左右,穴距30厘米,播种时薯皮面朝上,覆土2~3厘米厚,覆地膜保墒提温。
二、紫山药田间种植管理
1.破膜放苗
天气转暖后,当茎蔓现绿色长3~4厘米时,及时开膜放苗,每穴留1株健壮的苗,并用细土将膜破口处封压严实,以防通气而降温降墒和防止杂草滋生,5月底撤膜。
2.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
当紫山药苗高约10厘米时,追施1次催苗肥,结合雨水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公斤;第2次施肥在6月中旬茎叶旺盛生长和开花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沟施后随即浇水;8月底至9月中旬是薯块生长膨大的关键期,要重施薯块膨大肥,每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150公斤,撒施于根部裂缝处,然后灌1次跑马水,以满足块茎膨大对肥水的需求。追肥前进行中耕除草,追肥后适当培土。
紫山药生长前期一般不浇水,但块茎生长旺期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不干旱不灌水。同时在7~8月高温季节,遇长期干旱天气还应灌跑马水1~2次。收获前2周避免浇水,以便收获,延长块茎储运期。
3.整枝搭架
紫山药是长蔓无限生长型植物,当蔓长在30~50厘米时,选用2.2~2.5米长的小竹竿搭成“人”字架,及时引蔓上架。并将各“人”字架顶部用横杆捆在一起,以增加牢固度。出苗期摘除多余的初生茎。6月中下旬紫山药开花现蕾,及时将花蕾全部抹掉,以促进块茎膨大。7月后若地上茎枝生长太旺,应剪除茎部侧枝或摘去主茎和侧枝顶部。
4.化控技术
多效唑对紫山药藤蔓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使紫山药增产10%以上。可在紫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均匀喷洒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生长过旺的田块可间隔7天后多喷1次。紫山药藤蔓生长过旺也可用缩节胺进行化控,每667平方米喷施缩节胺10~15克,共喷施2~3次,每10天1次。
5.病虫害防治
紫山药生长期病虫害发生较少,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褐斑病,主要虫害有地老虎、斜纹夜蛾和蚜虫等。炭疽病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褐斑病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用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在播种时在播种沟内每1公顷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预防;生长期间发现其危害时,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灌根防治,每株用药150~200克。斜纹夜蛾用5%锐劲特1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三、紫山药收获储藏
10月下旬,紫山药基本停止生长,霜降节气(10月24日)前后,紫山药茎叶枯落后应及时采挖,避免腐烂变质。收获后的山药用5%甲基托布津液浸泡5分钟,晾干后一层层排放在保温、杀过菌的室内,要求保持室温18~20℃,并用干沙覆盖。
一、土地选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粘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二、开沟整地:长根品种按行距1m,在田间挖南北向深沟,沟宽28-30cm,深140cm。挖时将上下层土分别堆放在沟的两侧,沟底20cm的沙土就地挖翻耧碎。经晾晒几天后,先将底层土耧平踩实,再分别填入下层土、上层土,每填20cm耧平踩实1次,要拾净所有瓦砾杂物。为便于开沟,一般都是先隔行开挖,待填平半条沟后,再开挖剩下的半条沟。
三、种块处理:在各植前20-25d选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的无病块极上端较硬的根头作种,将其一端断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然后放太阳下晒几天,以杀菌和促进发芽。用根头繁殖不能扩大种植面积,若要增加繁殖系数,必须将块根切断繁殖。即选长1m左另,横径2.4-4.5cm的较细块根,切分成15-20cm长的若干小段,并用毛笔记上、下端,然后将每个断面蘸石灰,横放太阳下晒种,一直晒到段头有细裂缝为止。晒种期要轻拿轻放,以防擦伤。同时要做好防风、防雨和防霜冻工作。
气候:
在当地气温回升到12℃以上,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种植,华北地区多在4月下旬,长江流域多在4月上中旬,华南地区则在3-4月。种植前要在大田周围挖深围沟,深达1m左右,宽0.6-0.8m,并与外沟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