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妃子,皇帝为了她不顾六宫抱怨,不顾前朝大臣的劝谏,专宠她一人。更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妃子福气不深,很早的就去世了。皇帝由于悲痛过度,在皇宫内举行大法事为心爱的人超度。可能是悲伤过度已经失去理智了,他竟然相信了主持超度仪式的和尚们,认为遁入空门,摆脱世俗,四大皆空就可以再见到爱人,意志坚定要出家。
剧照
这位皇帝就是顺治,这个妃子就是当年让皇后都不得不畏惧的董鄂皇贵妃,甚至她死后,还被顺治皇帝追封为皇后,按照大清皇帝的丧仪下葬。
剧照
董鄂皇贵妃是满洲正白旗人,父亲是大清朝的官员鄂硕。鄂硕大人随军驻扎南方,所以董鄂皇贵妃小时候身受江南文化的熏陶,养成了娴静优雅,温柔大方,精通诗书,气质极好的美好性格与特点。董鄂皇贵妃进宫之后,把皇帝照顾的非常周到,又因为皇后体弱多病,所以管理后宫,为皇帝分忧的担子就落在了她的身上,再加上还有孝庄太后需要照顾请安,皇贵妃每一件事都安排非常妥当,前朝后宫对她的评价很高。
剧照
皇帝将她视为红颜知己,给她身为皇帝所能给的一切。可惜贵妃再生完皇子之后,身体衰弱,又赶上孩子夭折,一时之间悲痛难耐,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久就撒手人寰了。痴情的皇帝非常悲痛,孩子没了,又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但是大臣们因为董鄂妃对皇帝影响太大,并不是很喜欢她,所以丧礼上都比较懈怠。
因为大臣并不认可董鄂妃被追封的皇后身份。董鄂妃一生被顺治帝专宠,且皇后身份是死后才被追封,自然不能让大臣百官心服口服。
清朝入关后,帝王顺治帝治理国家还是不错的,他很信佛,以至于后来有人猜测他不是驾崩而是出了家。在顺治帝刚刚亲政的时候,立了一位皇后,但是他并不喜欢这位皇后,辅佐朝政的孝庄就为他海选年轻美貌的女子,这其中就包括康熙的生母,但顺治帝还是觉得没意思,而且对后宫三千佳丽也可以说是毫无感觉,甚至觉得做帝王没什么意思,萌生出家的想法。
直到他遇到了董鄂妃,可以说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后宫中独宠她一人,董鄂妃一年内连升官四次,位居贵妃,顺治帝对她评价极高,说她是聪敏贤良,没有女子能比得上她。后来,董鄂妃也为他生下了皇子,只是不幸早早夭折,董鄂妃也为此伤心过度,不久后病重。
顺治帝之后便追封她为孝贤皇后,按理来说,皇后是有资格让朝廷抬棺的,可问题就在于这个追封皇后并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理由让朝廷官员信服。所以当顺治帝提出让朝廷二品官员抬棺时,大多数都是反对的。其中首先反对的就是马尔泰,他认为董鄂妃皇后的身份需要得到大臣的认可,如果得不到认可是不可能让大臣为她抬棺的。
他直接拒绝了顺治帝抬棺的要求,甚至理直气壮连理由都没有给出,这也激怒了顺治帝,顺治帝就下令,让马尔泰15岁的妻子为董鄂妃陪葬,马尔泰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
首先顺治帝太过宠爱董鄂妃,招致朝中大臣诸多不满,二是当时顺治帝找的是马尔泰,马尔泰是当时重臣,让他为一个妃子抬棺她自然是不要愿意的。
董鄂妃原来是朝中大臣家眷,其他大臣对董鄂妃地位不认可!董鄂妃生前也不是皇后,死后被顺治追封为皇后要求按照皇后的标准让二品大臣抬桥,加上当时的皇后是孝庄太后的侄女,太后与董鄂妃不和,大臣对董鄂妃的地位不认可,所以不愿意抬桥!
董鄂妃只是一个妃子,按照礼仪怎么也轮不到让大臣抬棺材,而且顺治为了董鄂妃连皇位也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