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葡萄球菌病的病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存在于兔的鼻腔、皮肤及周围潮湿环境中,在适当条件下通过各种途径使兔感染,如通过飞沫传播,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通过表皮或黏膜的伤口侵入时,可引起转移性脓毒血症;通过脐带感染,可引起仔兔败血症;通过母兔的乳头感染,可引起乳房炎,仔兔吮乳后也可引起肠炎。病兔(特别是患病母兔)是主要传染源。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与兔的年龄、性别、品种也无关。
根据病菌侵入部位和扩散程度的不同,可呈现多种症状和剖检变化
(1)仔兔脓毒败血症
仔兔出生后2~6天,在胸、腹、颈、颌下、腿内侧等部位的皮肤上出现粟粒大乳白色的脓疮,内含乳油状脓汁,多数于2~5天内发生败血症死亡。10~21天龄的乳兔则在皮肤上形成黄豆大的脓疮,病程较长,最后消瘦死亡。幸存者脓汁渐干而痊愈。
(2)转移性脓毒血症
在病兔头、颈、皮下或肌肉、内脏器官形成的一个或数个大小不一的脓肿,小如豌豆,大似鸡蛋,外包以结缔组织膜,触之柔软而有弹性,经1~2个月后脓肿自行破裂,流出乳白或淡黄色干酪状浓稠的脓液,脓液中的葡萄球菌若污染了损伤的皮肤又形成转移性的新脓肿。脓液自皮下脓灶向外流出,自愈后也常可见到。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减食、消瘦。如果病菌侵入血液,则发生全身感染的脓毒血症而死亡。脓肿发生在其他器官,则出现器官机能受破坏的临床表现。脓肿转移过程中,如导致脓毒败血症,则病兔很快死亡。病死兔皮下、心、肺、肝、脾及子宫等内脏器官有脓肿,脓肿外有结缔组织包膜。有些病例可发生心包炎和胸、腹膜炎及骨膜炎。
(3)脚皮炎
本病发生于大小兔后腿跖趾区的跖侧面皮肤,前肢则较少见,病因是由于笼底板不平,有毛刺或铁丝、钉帽突出于外,或因垫草潮湿,足底负重过大,引起足底皮肤充血,脚毛磨脱或造成伤口感染发炎,引起溃疡。初始时足掌心表皮充血、红肿、脱毛,进而化脓,在足底部形成一块硬币大小的无毛溃疡面,经久不愈。病兔因脚病不愿走动并小心地换脚休息,减食、消瘦。有的导致化脓性鼻炎或脓毒败血症而死亡。
(4)乳房炎
多在母兔分娩后最初几天内出现,多由乳头被仔兔咬破,细菌侵入所致。有时哺乳母兔的饲料中精料比例过高,导致乳汁过多,仔兔吃不完,乳房膨胀也可以引发本病。急性型病兔体温略有升高,乳房患部皮温增高,乳房呈紫红色或深蓝色。慢性型病兔发病初期,乳房局部发硬并逐渐增大,最后形成脓肿,往往旧脓肿治愈结痂,新脓肿又形成,脓汁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油状。有时母兔会因败血症死亡。
(5)仔兔急性肠炎
又称“仔兔黄尿病”。常发生于4~5天龄仔兔,是因仔兔吮食了患乳房炎母兔的乳汁引起急性肠炎。一般全窝兔发病,病兔肛门四周被毛及后肢被毛潮湿、腥臭,兔昏睡,全身发软,病程2~3天,死亡率较高。剖检可见肠黏膜充血、出血,肠腔积液,膀胱扩张并积尿。
(6)鼻炎
病兔流大量浆液性脓性鼻液,鼻孔周围有干痂,呼吸困难,打喷嚏,常用前爪抓鼻部,鼻黏膜充血,鼻腔有大量脓性分泌物,鼻窦黏膜充血,内积脓。结膜感染时可发生化脓性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