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为什么要用通假字?

2025-02-26 01:56:4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通假字就是用一个字代表几个意思,并不是别人想用通假字,而是当时还没有代表这个意思的字或者是经过时间的发展这个字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的意思已经完全不同了。
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又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天姥》),按照一般的情况,应该写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这个办法一直保存了下来,以致20世纪的孙中山先生也按照这个办法写,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冈》)”
“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版”那个时候使用“板”。“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在多数的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因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可是,由于从古到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不一致。例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通假字“读”代替了本字“逗”。“读”音dú,“逗”音dòu。

回答2:

古人和我们的文字用法不同
因为古代的字数有限,而且一词多意是很普遍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发展就产生了许多新的字,它们都各自己有自己的意思,一字多意的现象就少了,就像"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的"见"字就是这种情况.当然也有例外鲁迅的作品就有很多错别离但是由于自己在文坛的地位,他就有权利用错别字(当然也是无心)而我们就可以把他的错别字当做通假字

回答3:

不是要用通假字,是因为事隔多年,有的字不用了,有的是转抄错了,现在更正;再就是汉字自身的发展,以现在的读音或写法为准

回答4:

古代人写的字跟现在的有所不同.
比如明字,现在写来前面是个日,在古代前面是目的写法也有.

用词也一样,古代的词跟现代的词用的字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叫通假字.
还有一类就是古代人写的错别字,由于书上错了,转抄时都错了,就演化为一个通假字.

回答5: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138101.html
有人问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