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型物质浓度增加,电极电位增大,氧化能力增强;还原型物质浓度增加,电极电位降低,还原物质的还原能力增强,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下降。介质的酸度增加会使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增强。如高锰酸钾在酸性介质中氧化能力很强,在碱性介质中氧化能力下降。
为了获得各种电极的电极电势数值,通常以某种电极的电极电势作标准与其它各待测电极组成电池,通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而确定各种不同电极的相对电极电势E值。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由于受到金属表面电子的吸引,而在金属表面沉积,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愈大,这种趋势也愈大。
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达到平衡后,在金属和溶液两相界面上形成了一个带相反电荷的双电层,双电层的厚度虽然很小(约为10-8厘米数量级), 但却在金属和溶液之间产生了电势差。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但弱于氧化剂;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但弱于还原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能斯特方程,酸碱度会影响电极电势,电极电势E=标准E+(0.059/z)lg([氧化型][H]/[还原型])、计算出新的E值,通常E大的、其氧化型的氧化性大、E小的、其还原型的还原性大,另外从而影响电动势,由lgK=zE/0.0592V可知进而影响反应进行程度.,还可能与反应中的物质发生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