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癌症的六大谣言,你都信了几个?

2025-04-30 12:23: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对于癌症,大家都是唯恐避之而不及。

因为癌症,就目前的医疗科研水平,还没能研制出成功治愈癌症的方法。

可以这样说,一旦人患上的癌症,就等于在和死神赛跑,一定要是一条不归路,只不过一切都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看看对于癌症,人们通常都有哪些误解。

第一:基因好的人不易得癌症

有些人一辈子抽烟酗酒,大吃大喝不得癌。有些人家里有遗传史,不抽烟不喝酒也患癌了。然而真相是遗传因素的确是目前最为确切的癌症危险因素之一,但每种癌症的遗传特质不同,遗传倾向有所差异。我们体内有一种原癌基因,是细胞的正常基因,当原癌基因发生结构改变或过度表达时,才有可能导致细胞癌变。抽烟、空气污染、电离辐射、肥胖等因素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突变,细胞无序生长,像滚雪球一样持续积累,进而形成肿瘤。

第二:化疗会杀死正常健康细胞

这种说法也存在误区,由于化疗时会有各种副作用,比方:掉发,吐逆等。所以不少人以为,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少病人都想抛弃化疗。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远比癌症所带来的要小得多,这是现在国际公认的最规范有用的医治方法。

第三:肤色深不易患皮肤癌

有人认为,皮肤白的人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肤色深的人不容易患上皮肤癌。真相是肤色浅的人对光比较敏感,更容易晒伤,进而增加患皮肤癌、黑色素瘤等风险。但肤色深的人并非高枕无忧。由于肤色深,指甲、手掌、脚底、生殖器等部位的皮肤病变就可能被错过,反而容易漏诊。所以,不管肤色如何,夏季或高原环境下都要注意防晒,中午11点~16点避免暴晒。

第四:死于医治癌症的人比死于癌症自身的人多

有不少人说,癌症治疗死得越快。得了癌症的人,根本都是死在医院里的。本来在医治时期死亡,是由于发现的时分已经是晚期。假如早发现早医治,状况肯定好很多。

第五:癌症晚期治疗没用

癌症晚期治不好,看着患者那么痛苦,还不如回家想吃点啥吃点啥呢。真相是晚期癌症确实难以治愈,但仍有一些晚期癌症通过规范治疗可能治愈,如绒毛膜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恶性淋巴瘤等。大部分晚期癌症虽不能治愈,但通过有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比如晚期肠癌的中位生存期可提高至24月以上。此外,良好的心态是发生“奇迹”的共性。建议肿瘤患者不要总把自己当成病人,尽可能保持正常生活,甚至可以继续原来的工作。

第六: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

虽说剩菜剩饭中确实富含致癌物质亚硝酸盐,但是不要把锅推给微波炉好吗?由于即便不必微波炉加热,剩菜剩饭里仍是富含亚硝酸盐。但会不会致癌,也不能混为一谈。有人吃了一辈子剩菜剩饭依然好好的,但有人从不吃剩菜剩饭却得癌了。说来说去只要一个现实,那即是微波炉,不会致癌!

回答2:

“止痛”是癌症治疗的重要课题。但本人发现,很多患者对止痛药,尤其是阿片类药物存在许多误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癌痛治疗的6大误区。


1癌痛≠忍耐

疼痛会影响睡眠、身体代谢和机体免疫力,如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肿瘤的治疗。超过3个月的疼痛属于慢性疼痛,其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如果患者长期癌痛无法得到治疗,会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受进一步摧残,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得了癌症肯定会疼,但并非能忍就忍,更不是忍到实在忍不了才吃药。

2癌痛≠晚期标志

不少人认为,只有癌症发展到了晚期才会出现疼痛。错!不是所有的癌症都只有到了晚期才会出现疼痛,有些癌症早期也可能出现疼痛。

3止痛≠部分缓解疼痛

缓解疼痛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癌症患者晚期生存质量。止痛治疗包括无痛休息、无痛睡眠、无痛活动,最低要求是达到无痛睡眠,从而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对不只是部分缓解疼痛。

4止痛≠随意服药

有些患者担心,止痛药吃多了影响后期效果,因此选择疼痛出现了再服药,一旦疼痛停止就不服药。其实,正确做法应该是按照规定,间隔一定时间服药,即使没有疼痛也应按时服药。

5服用止痛药≠成瘾

很多癌症患者或家属以为,服用止痛药物会导致成瘾性,甚至认为跟吸毒一样。其实大错特错!临床上大约有75-90%的晚期肿瘤患者会因慢性疼痛使用到阿片类止痛药。但这并不等同于毒品。随着医学发展,已经研制出了很多人工合成的止痛药。

6“阿片”类止痛药≠不安全

不少患者一谈及阿片类药物就大惊失色,反而对那些常见的止痛药不甚在意。其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止痛药物,未必就比阿片药物来的更安全。例如,非甾体类固醇药物,长期使用会存在“天花板效应”,即用药存在最大剂量限制,用量超过剂量限制后,止痛效果不会增强,但不良反应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