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学科建设

2025-04-16 13:06: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英语学院以培养高端、精英英语专业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和成就学生一生的事业为导向,以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英语学院”为发展定位,在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开展以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为核心的人文通识教育,在保持全国重点学科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英语语言文学”、“英汉双语翻译”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建设中国一流的外语学院,成为国家培养高端、精英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
英语学院本科生教育有两个专业:英语、翻译(英汉双语翻译和多语种翻译)。
英语学院的本科教育专业特色为:人文背景下的语言、翻译、英美文学和文化教育。
硕士研究生教育有两个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6个研究方向:
1)语言学研究;2)文学研究;3)翻译学研究;4)教学法研究;
5)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研究;6)测试学研究
博士研究生教育拥有两个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个主要研究方向:
1)英语语言学;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3)语用学;4)语言测试研究;5)形式句法研究;
6)语言认知研究;7)语言哲学;8)系统功能语法;9)社会语言学;10)认知语义学;
11)外语教学理论;12)英国文学;13)美国文学;14)莎士比亚研究;15)美国诗歌研究;
16)当代西方文论;17)红楼梦翻译研究;18)口译研究;19)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应用;
20)英语修辞理论与应用研究
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有在站研究员若干名。 1)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
2)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3)语言与翻译研究中心
4)英语教学测试研究中心
5)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
6)中西比较文化研究中心
7)英语国家研究中心 英语学院目前设有英语和翻译两个本科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端、精英人才。
翻译专业是教育部2007年批准设立的新专业,旨在培养英语高级口译、笔译人才和复语翻译(即多语种翻译)人才。
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共同开设了以下专业必修课程:基础英语综合课、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基础英语语法、英美概况、口译、笔译、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等。
英语与翻译专业还开设以下选修课程:词汇学、英语语音、英语应用文写作、高级英语视听说、英语影视、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修辞学、语言学、应用文翻译、美国诗歌选读、英语短篇小说选读、英语散文选读、英语长篇小说赏析、英国思想史作品选读、美国思想史作品选读、西方戏剧精华、美国历史、英语报刊选读、英语文体学、中国文化(英文讲授)、西方经典原著导读、联络陪同口译、交替口译、政务口译、商务口译、视译、同声传译、国学典籍翻译、商务翻译、报刊选读与翻译、影视翻译、文体翻译、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西方翻译理论概要、语言与翻译等。
此外,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再选修本校和跨校的其他专业的有关课程。 英语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精湛、教学效果优异、科研成果丰硕、梯队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的优秀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授15人(其中55岁以下的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讲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5人、在读博士生10人,其中一半以上的专任教师都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
不少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全国英语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担任了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工作,以及国家级教材评定专家和教学评估专家的重任,学科带头人始终占据全国外语界的制高点。所有教授,尤其是学术精湛、全国知名的教授都亲临教学一线为学生、尤其是为本科生开课。结构合理、阵容强大、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既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自始至终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侯维瑞(1943-2001),著名英美文学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外国语》编委。1943年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留校任教。1979年作为国内派遣的首批学者之一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深造,专攻英美文学,兼修语言学课程,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出任上海外国语学院副院长,1985年破格从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198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侯维瑞教授在我国英美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治学严谨、笔耕不辍,从1983年至2000年,出版了专著、译著多部,发表了论文数十篇,共计200多万字,其中《现代英国小说史》《英语语体》《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英国小说通史》等影响甚巨,屡屡获奖,深受学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