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2025-02-25 16:30: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新教师的几种心态
心态之一:欣喜与忧虑并存。新教师刚走出师范校门时心情是愉快的,他们觉得自己的价值被社会所承认,所学知识将有用武之地。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大多数新教师也存在忧虑和不安,即: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如何管理班级与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往往困扰着他们。
心态之二:自信与自负相伴。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数充满信心,有理想,有激情,但也存在自负心理。大部分新教师都认为自己学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的教育理论,教育小学绰绰有余。但初站讲台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中往往也带有一些自负。
心态之三:失落与怀旧交替。新教师起先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便会产生一种失落心理。因为他们努力工作,在成绩难以立竿见影;与其他教师相比,成绩显得不突出;学生的成绩与自己的期待相差甚远。为此,他们有时情绪一落千丈。加上教育教学工作琐事太多,同过去松散的学生生活又有一定距离,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怀旧心理,总会回忆学生时代丰富、浪漫的生活,导致情绪消沉。
心态之四:进取与无为并存。在工作中,发现新教师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无所作为的情绪。一部分新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感到自己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与现在学生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产生更强烈的进取心。但也有部分人感到教师辛苦,难有出头之日,从而产生消极无为心理,甚至有部分教师产生了辞职的念头。
二、新教师的几种行为
新教师刚走上讲台,常见的有四种行为表现:
行为之一:“严慈相济”型。最受学生欢迎、最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多是兴趣广泛、活泼型的新教师。他们利用年轻优势,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生活习惯相近,思维方式相近的优势,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去捕捉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心理上的相容,情感上的相投,对他们所讲的道理学生也很容易接受。这类教师多以启发、感化为主。他们以兄弟姐妹般的友谊与学生进行心灵撞击,以朋友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行为之二:“师道尊严”型。有些新教师往往摆出老师的架子,觉得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为此,通常拉着一张无表情的脸走上讲台,使学生顿感寒意。如果有学生违纪,就拍桌子摔板凳,并拉大嗓门警告道:“以后谁也不准乱说乱动,否则别怪我不客气!”目的是“杀鸡骇猴”以此来警告那些潜在的“调皮蛋”。这种过于无情,势必会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恐惧、反感甚至憎恨,学生对这样的老师往往敬而远之。这类教师的工作因此缺乏灵活性,也会造成今后课堂教学的沉闷现象,常出现被动局面。
行为之三:“过于友爱”型。以“友爱”为主基调的新教师,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师生平等”理解肤浅。他们的行为与“冷酷”型教师完全相反。站在讲台上笑容可掬,温和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别拘谨,我比你们也大不了几岁,别把我当着是你们的老师,这样太生疏了,就把我当是你们的姐姐(或哥哥)就行了,希望大家能喜欢我,我愿做大家的知心朋友”。这时很有可能有调皮的学生接话,并表现出了十分的不敬。而教师只能和善地提醒到:“这样做不好吧,希望以后不要出现类似的现象哦。”从实际效果来看,他们既没有学生“哥们”之间的信任和号召力,也失去了教师的威信和典范。
行为之四:“只教不育”型。这类新教师受某些传统思想和一部分老教师的影响,上课、批改作业、钻研教材比较认真,但育人观念淡薄,认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好书,别的事情少管。他们上课踩铃声而来,下课踏钟声而去。这类新教师教了一学期的课,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更不用说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了。这样的师生彼此之间缺少必要的了解和沟通,缺少信任和友谊,令学生觉得这类教师像教书工具,即使教材再熟,教法再妙,也难以让学生产生敬爱之心和仿效之意。
三、如何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要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学校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提供好的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新教师刚刚步入社会,满怀憧憬。若一开始就到一所条件艰苦、外在环境和内部设施都比较差的薄弱学校工作,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信心,时间长了,就会消磨掉他们的意志。相反,如果分配到一所条件好的学校,他们会感觉舒适和满足,会对工作充满激情,也会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新教师刚走出校门,不缺知识,甚至也不缺先进的理念,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缺乏对教育个案的灵活应对,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如果把他们安排在基础比较好的学校,这对他们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利。因为这些学校管理比较规范,各项工作要求严格,社会期望值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考核都比较规范。新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职业生涯,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对其未来的教育人生是非常有益的。在这样的环境,他们会接触许多的优秀教师与名师、接受名师指导的机会较多,从而有效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如果他们一开始就被分配到薄弱学校,就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专业成长。
第二,接纳新教师,满足其归属需要。新教师离开自己所熟悉的师范学校,步入人地生疏的新工作单位,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拘束。所以,他们的第一个需要就是安全感和归属感,希望得到同事的帮助,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与信任。学校领导应向新教师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主要教育教学成果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以便让新教师尽快熟悉学校教学、生活等环境。学校还要对新教师进行教学常规要求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等教育教学基本功,使他们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奠定基础。
第三,配给指导教师,以适应教学要求。为了让新教师尽快成才,早日成为教育教学能手,学校应采取结对子帮扶的形式进行培养,选配爱岗敬业、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学骨干与新教师结成青蓝对子。订合同、议措施、带业务、传经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示范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而且学校还应制定“青蓝工程”奖励方案,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这样既促进新教师尽快成才,挑起大梁;也促使师傅不断进取。
对于新教师的培养,需要对他们在政治上、业务上有一个传、帮、带的过程。“传”就是将学校良好的传统和作风、教书育人的丰富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就是指导教师要帮助新教师从第一个教案、第一堂课、第一次班会开始,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带”就是学校领导要针对新教师存在的教学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低、教育机智缺乏的现状,随时指导、检查、带动,缩短他们的适应过程。一是组织新教师进行教材培训,与新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吃透编辑的意图。二是指导新教师如何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案,做到教案编写结构完整,环节清楚,重点突出。三是对新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方面培训,教给他们如何管理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四是对新教师交代教育教学常规要求,促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第四,提供教研平台,满足成功需要。新教师大都具有强烈的上进心,都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具有事业心的人,往往会把个人的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因此,学校领导要有意识的引发和培养新教师的成就感,满足他们成功需求。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在工作上要求施展才华,在知识上要求学习进修,在业务上要求研究探索提供机会,使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锻炼、发挥和完善。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出一个又一个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学校应提供如下教研平台:一要求新教师担任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分析教材,预设教案,学会精心备课,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案。二要求新教师要承担评课任务。让他们评课肯定成功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应用所学理论指导实际课堂教学。三要求新教师开汇报课。为了促进新教师熟悉业务,掌握教学技巧,学校举行新教师汇报课活动,为新教师提供了展示平台,有效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新教师应珍惜展示的机会,锤炼自己,提升自己,积极投身到学习和研究中去,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脱颖而出,早日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四是吸收新教师参与中心校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讨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