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不得随意处理,严禁食用肉尸和内脏,未经处理的皮毛等物也不得利用。剖检前后,尸体均应消毒。根据条件和疾病的性质,对尸体的处理多采用掩埋或焚烧;在肉联厂,必须按规定处理病尸和内脏。掩埋时,尸体坑最好位于剖检地点近旁,以免搬动尸体而污染环境。尸坑深度应不浅于1.5米,尸体、内脏连同被污染的土壤、废物投入坑内,撒上生石灰或洒以10%石灰水。剖检场地也要进行消毒。剖检前搬运尸体时,除尸体体表喷洒消毒药外,其天然孔和伤口应以浸有消毒药的棉花或纱布堵塞,以防排出物到处污染。总之,尸体处理,特别是死于传染病的尸体处理应特别慎重,严防疾病扩散和危害人和动物健康。
16.剖检猪时应作哪些外部检查?
剖检猪时应做以下外部检查:
(1)常规检查
了解剖检猪只的品种、性别、年龄、毛色、特征、体态等。
(2)营养状况
可根据皮下脂肪的多少、肌肉的肥厚、皮肤和被毛状况来判断。瘦弱猪皮下脂肪少,肋骨、脊椎以及骨骼的结节部显著突出,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缺乏弹性而粗硬。
(3)皮肤
注意被毛的光泽,皮肤的厚度、硬度及弹性,有无脱毛、褥疮、溃疡、脓肿、创伤、肿瘤、外寄生虫等。此外,还要注意检查有无皮下气肿和水肿。有皮下水肿时患部隆起,触之有捏粉样硬度,或有波动感。气肿时患部也隆起,指压有捻发音,且有气泡逃散感。
(4)天然孔(口、眼、鼻、耳、肛门、外生殖器)
检查各天然孔的开闭状态,有无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性状、数量、色泽、气味和浓度等。从天然孔的观察,有助于进一步注意该系统的内部病变。例如,发现鼻腔中有分泌物时,剖检时就应注意检查鼻道、气管和肺的变化。其次注意检查可视黏膜,着重注意有无贫血、淤血、出血、黄疸、溃疡和外伤等变化。如黏膜苍白,是内出血或贫血的象征;黏膜紫红色,是淤血的标志,剖检时就应注意循环系统的疾病。如黏膜发黄,可能是黄疸,剖检时应注意检查肝脏、胆管以及血液的变化。
(5)尸体变化
猪死亡后,尸体受酶、细菌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尸冷、尸僵、尸斑、死后凝血和尸体腐败。正确地辨认尸体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生前的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