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2025-04-04 18:48:4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相传这个包子铺是清同治时期开的。 店主姓高明贵,小孩名叫“狗仔队”。 据高贵友的母亲说,高贵友小时候脾气很倔。 当他起床的时候,他甚至不让狗捉弄他。 

因此,邻居们取笑他,称他为”狗忽视”。 后来,高贵有去学做菜。 他的包子不仅选料精致,而且工艺精湛。 味道鲜美,特色鲜明,深受广大食客的好评和喜爱。 慈禧太后很喜欢这种味道,忍不住对它赞不绝口。

 从此,这种包子,“一门龙,声价十倍” ,也闻名于世,生意越来越红火,顾客前来品尝包子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成群结队,常常高朋满座。 后来,高贵友突然想出了一个新的生意点子: 即使店里的桌子上有几大篮干净的筷子,顾客们想买馒头,他要求先把零钱放进碗里,然后按照碗里的钱数付给馒头。 顾客吃完了饺子,放下碗筷离开了商店,和贵族朋友从头忙到尾没有一句话。

 邻居们取笑他说: “狗仔队卖包子,都不管”。后来,他的店被浓密的邻居们命名为狗不理,他的馒头被叫做去相信,没有来自贵族朋友的反对。 一旦这家店铺的名字流传开来,远近闻名,流传至今,可谓久盛不衰。

扩展资料

历史文化: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

1973年时,毛泽东主席有一次和大家谈到了天津的美食,特别想到了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生活管理员吴连登为此还专程到天津,给主席买回去了“狗不理”,主席吃后特别高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狗不理包子

回答2:

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面粉、猪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小吃,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至今有100多年历史的它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

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狗不理包子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酱肉包、素包子等6大类、98个品种。2011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其中,是世界闻名的中华美食之一。


扩展资料:

狗不理包子采用“半发面,水打馅”制作工艺。皮子薄而带韧劲;馅以精肉斩得细而匀,加姜、酱油、香油、味精、排骨汤等。做出的包子要求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个个呈菊花形状。

随着“狗不理”的发展,所经营的品种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逐渐形成6大类、98个品种的包子。技师们精心研制出以鸡、鸭、鱼、肉、海鲜及应时蔬菜、野菜、菌类为原料,采用蒸、煮、烤、烙等多种烹调技法做出了“金针包”、“龙凤包”、“鸳鸯包”、“香芹包”、“什锦包”、“大虾韭菜包”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不理包子

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