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 Floyd是60年代幻觉派音乐的副产品。1965年,Syd Barret加入Rick Wright、Nick Mason和Roger Waters的三人乐队。Syd说服他们放弃正在尝试的节奏与布鲁斯风格。
Syd将新成立的4人乐队命名为Pink Floyd——据说是取自于两位布鲁斯乐手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
他们初期阶段开设的音乐会较早的运用旋转的灯光系统和产生恍惚效应的实验性手段,这在60年代后期是一种时髦,他们的音乐会革新之举吸引了不少英国艺术学校的学生。不久,英国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的EMI与他们签了合同。1966年底,他们在UFO俱乐部演出,试用了音响与灯光的同步效果,十分成功。从此人们称他们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幻觉派摇滚乐队"。 Pink怪诞风格的真正体现,是他们在英国所出的第一张单曲唱片《Arnold Layne》(1967)。这首由Barrte创作的歌曲是写有关一位变性人的,结果遭到BBC乃至私营电台的播放禁令。其结果便是帮助这首歌进入英国十佳行列。同年8月,他们的第一张专辑《破晓的笛手》问世。
此时的Barrte已经过度地沉湎于毒品,不能自拔。他的意识也渐渐地进入混乱状态。在"Pink Floyd"举办第一次巡美演唱会时,他已经是竭尽全力硬挺着。在他们的第二张专辑问世前,他只得请他的老同学David Gilmur出来接替他的位置。
一挨到着位神志不清的领队离开,Pink便重新调整了一番,使其走上正规的道路。尽管他们仍采用"太空式"摇滚风格,《一碟秘密》表明他们还是属于可接受的音乐范畴之内。乐队重整旗鼓后,David任吉他手,Leak任键盘手,Roger弹电贝司,Nick敲鼓。他们为艺术片配音并出版了几张唱片。然而,乐队那种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并没有赢得大批的追随者。
1971年的专辑《Meddle》(干预)开始显示出变化:器乐部分不那么零乱,旋律也好听起来。虽然歌词依然那么复杂,声乐部分已显示出威力。乐队在富有传奇色彩的"寺院路"录音棚内灌制了下一张专辑,用九个月的时间录制幻想中的外层空间旅行——《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亮的黑暗面)。
这部1973年出品的巨作为Pink在摇滚乐史上找到"艺术摇滚乐队"的地位。这一专辑编排尤为紧凑,是关于偏执狂和精神分裂的呐喊声集大成碟但专辑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思,使的声嘶力竭的喊声颇具音乐美感,是有内涵的艺术品。这张专辑一进入排行榜就留在那里不走了,他在那里至少停留了15年,至尽仍不时看到他的踪影。毫无疑问,该专辑是有史以来上榜时间最久的。
至此,Pink已经顺利通过了Syd缺席、Davie替补的过渡时期。Davie已经成为主唱,Roger担负起创作的重任。自然而然,Roger的人生观——厌世、宿命等观念融进了他的创作之中,成为"Pink Floyd"向更高的山峰攀登的潜能。
1977年到1979年这段时间,Pink Floyd 团员一起工作的次数比以往少了许多,甚至也不热衷对外演出了。实际他们正为下一部宏伟作品做准备。到1979年12月,他们终于推出了继 Dark Side of The Moon 之后又一张令其傲视群芳,划时代的大作《The Wall》。这一预言式的宏大作品通过其反思而概括了从冷战阴影,教育危机,人性异化直至末日般恐怖的西方社会在那个时代的总特征。这套两张唱片的专辑不但是 Pink Floyd 表现其特有的黑色主题登峰造极之作,同时也是 Waters 耗尽大半年时间的呕心沥血之作,他不仅包办了所有歌词的写作而且完成了绝大部分的谱曲工作。据专辑制作人之一的 Bob Ezrin 透露:Waters 为了写这部巨作,整整填满了40页纸,就象是写书一般,其中的内容几乎就是他过去三十多年来经历的自传:在家庭中丧失亲情,学校教育又失败,情场上不得志,反观实际生活与现实社会无法衔接,甚至无法向整个社会妥协,于是便憎恨围绕在他身边的这道墙,他希望跨出这道墙。这张专辑获得了巨大成功。在 Billboard 专辑榜一上榜就名列第六,随即成为冠军,而且一举蝉联15周冠军,而单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获得单曲排行榜的4周冠军,并且成为一张金唱片。该专辑也被评为该年度最佳唱片。至1997年,唱片的销量达到22白金(2200万张),成为仅次于 Dark Side 的作品;而他们所举行的一连串演唱会也为其推波助澜,成为全球性抢购热潮的原因之一。1980年的美国之行是其耗资百万美金以上的大制作,演唱的曲目仍以新作为主,他们在舞台上树起一道 35 英尺 X 210 英尺的巨大的墙作为标志,由其将乐队和观众隔开并在演出达到高潮时将其推倒。事实上能承受得起如此奢华演唱会的地方为数寥寥,也仅洛衫玑和纽约两地而已,因此他们的演出显得特别吸引人。虽然当时在黑市上的票价竟高达100美圆,但狂热的歌迷依旧蜂拥而至目睹他们的丰采。
这一张专辑也引起了美国电影名导演Alan Parker的兴趣。1982年,他将此专辑搬上银幕,用画面阐述了Roger的创作观念。影片主角由鲍勃.盖尔多夫扮演。这部影片被称为音乐电影的典范之作。这也使"Pink Floyd"的声誉更隆。他们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现场音乐会乐队,他们巡回演出的行李中包括11吨重的声光系统。他们始终要向人们表明,他们是一支不懈地追求新意、追求特技效果的乐队。1977年的"Animals(动物)"巡回音乐会,他们向观众头上放出一只巨大的、两眼发光的充气猪。"Pink Floyd"不愧为是实验性音乐与商业性完美结合的成功产物,他们在录音中运用的回声、反馈、变声以及震荡等效果为今后的录音制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80年代初,Roger和Davie之间出现了裂痕,Roger终于1985年离开乐队,Leak在次之前已离队,"Pink Floyd"名存实亡。然而,Davie仍不死心,于1987年招回Leak,录制了专辑《A Momentery Lapse Of Thunder》(瞬间失误的原因),反响极好。之后举行的两次巡回演出成为当时收效最高的音乐会。
1990年7月21日,"Pink Floyd"的在野成员Roger在德国柏林墙旧址波茨坦地段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音乐会。演唱会上,乐队的另外三位成员没有出席。他们正打算举办复出的演唱会,他们自信没有Roger,人们照样能象过去那样欢迎这支三人"Pink Floyd"。
成员介绍
Syd Barrett 吉他手兼主唱, 乐队的创始人,也是乐队初期的灵魂人物, 1968年离队。
Roger Waters 贝斯手兼主唱, 乐队全盛期的灵魂人物,后于1985年离队,随以个人身份进行发展,但不是很成功
David Gilmour 吉他手兼主唱, 于1968年加入乐队以接替离队的 Barrett 的位置,在 Waters 离队后成为乐队的新领袖。
Richard Wright 键盘手兼主唱,在80年代因乐队内部矛盾曾一度离队做个人发展,后又返回参加乐团的工作。
Nick Mason 鼓手。乐队内的老好人?乐队不同时期中唯一一个站满勤出满岗的成员。
歌手档案
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是摇滚史上最伟大的乐队之一,风格是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艺术摇滚(Art Rock),1965年成立于英国伦敦,在摇滚舞台上活跃了将近30年,对西方文化有深远的影响。最著名的专辑有《月之暗面》(或译《月影》)(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和《迷墙》(或译《墙》)(The Wall)。
在这30年里,平克·佛洛伊德乐队是最富有革新精神的乐队之一——创造性和技术性——在摇滚上,他的声音和形象犹如一幅超现实的巨大锦画,不断地面对舞台音乐视听刺激的混乱场面,从而将他们推向了音乐表述的发展前沿。在这个进程中,它从六十年代中期乐队创作的60分钟幻觉的伦敦舞台,演化为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摇滚乐演出团体之一。从一开始,乐队便在陌生的地方掀起叛乱。它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头人西德·巴勒特(Syd Barrett)古怪多变的音乐面貌和短暂充满生机的歌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当他从舞台中消失——也是从现实中——乐队开始变为对音乐扫除一切散漫的侵略。随后的专辑带有很密集缓慢行进味的歌曲,这都出自于低音歌手罗格·沃特斯(Roger Waters)和吉他手戴绍德·吉尔莫(David Gilmour)、横扫一切的键盘手理查德·怀持(Richard Wright)和余音绵绵的鼓手尼克·马森(Nick Mason)的合作。
乐队初期的灵魂人物是熙德·巴瑞特。他于1965年同理查德·赖特,罗杰·沃特斯和尼克·梅森创立了乐队并奠定了此后的乐风。当时他们推崇两位布鲁斯乐手平克·安德森和弗洛伊德·康塞尔,于是将两人的姓名各取一部作为乐队的名字。1967年平克·弗洛伊德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名为《破晓的笛手》,获得了很大成功,这被认为是英国第一张迷幻摇滚专辑。1968年吉他手大卫·吉默加入乐队。但与此同时巴瑞特却受到精神疾病和药物的影响而逐渐退出乐队。罗杰·沃特斯承担接替巴瑞特作为创作人的角色。
乐队初期的核心人物Syd Barrett于2006年7月7日因糖尿病并发症在剑桥家中去世,享年60岁。
创队乐手Richard Wright于2008年9月15日因癌症逝世,享年65岁。
弗洛伊德??这么熟悉的名字啊!!